“早知道这样,不就没有后面那些事了么……”
“那倒也不能这么说。”
无解?那就不解了!
一句话引得大家纷纷发笑,会议室里当即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坐在电视前面的各位,除了早就猜到剧情会如何发展的常浩南以外,全都已经是职场老油条了。
“经过我们的内部调查,发现在样品检测和出库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和疏漏,对此我们深感遗憾和不安……”
旁边的怀国莫也是一脸难以置信:
“而且,光是说要深刻反省,也完全没提以后要如何改进工作,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啊?”
然后,现场主持人就宣布,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然而,就这么一群人,仍然被一番废话文学给惊得目瞪口呆。
常浩南没有出声,只是心说你们先别急,等会就知道这个发布会里面鞠躬环节的含金量了。
好一会之后,丁高恒才率先开口道:
因此,这波突然袭击算是赚足了各路媒体的胶卷。
会议室里的几个人今天算是大开了眼界。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满足于此。”
常浩南顺势进一步说明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必须要趁他病,要他命,向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市场的用户证明,这次事件并不是NSK集团这一家公司的孤例,而是整个日本企业的通病。”
“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按死日本制造业,但至少,要把假冒伪劣这个概念跟他们联系起来,让购买者在看到日本品牌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一轮造假事件!”
电视里面仍然在播报着藤本社长毫无营养的回答,但已经没有人关心里面的内容了。
“所以,这就是你选择欧洲市场作为切入点,再从国内进行配合的原因?”
丁高恒的这个问题,有点捧哏那意思,非常适合引出常浩南后面的内容。
因此后者当即点了点头:
“没错,对于欧美市场来说,日本产品,在十几年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还是劣质低价产品的代名词,是一直到最近五六年,才逐渐开始往中端和中高端靠拢。”
“也就是说,在欧美那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当年日本产品的情况有深刻印象,会更容易接受我刚刚说的那套思维定式,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本来可能也还是这么想的,这次只是进一步强化了过去的刻板印象罢了……”
“而反观国内市场,一来国际影响力还是不能跟欧美比,二来么……”
说到这里,常浩南稍微停顿了一下,又继续道:
“日本企业当年进入国内,就是以相对高端的形象起步的,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形象塑造,还有通过收买媒体对消费者的灌输,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思想钢印,要想从内部破局,难度非常之大。”
“但是另一方面,欧洲在国内的认同程度更高、形象塑造更好、思想钢印也更强,所以等到他们都对日本企业失去信心之后,我们再在国内发力,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这一轮解释,可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只不过,从丁高恒到兰新志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几分唏嘘。
他们知道,常浩南的话,虽然有些地方说的不太好听。
但全都是真的。
“这些年,咱们总体上确实是变得富裕了一些,但是有些人呐,这腰包越鼓,膝盖骨反而越软下去了……”
丁高恒毕竟是搞两弹一星出身的,在这块的感触比其他人还要更深一些。
“所以,我们这一轮组合拳,不只是要让咱们华夏企业能在物理上占领日本人留下来的市场空缺,也要在精神上打一场反击战!”
原本大家也只是随便emo一下,谁也没想到常浩南竟然在这方面也有准备。
虽然没人问出口,但几道带着疑惑的目光都已经投了过来。
“咱们国内的有些媒体,还有文化界的一部分人,不是喜欢编造小作文,来吹捧国外么?”
“像什么《夏令营里的故事》,还有《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这种,甚至都进了咱们的小学生教材,简直不像话。”
紧接着,常浩南说出了自己早就想干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找人来写一些这种文章,发表在一些娱乐性的报刊杂志上面,至少跟他们来个对冲。”
他的思路,在眼下这个年代,多少还是有点超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