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机弹弹弹组网协同无源定位

常浩南说着站起身,跟对方握了握手。

之前的电话里面,丁高恒并没有说太多细节。

“至于郭工,你先在我们厂安顿几天,趁着这段时间把你刚才的想法整理,最好再能完善一下,这样跟常总见面之后的沟通效率也更好,如何?”

总之既不在盛京也不在京城。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见常浩南倒是不需要什么特别复杂的手续。

何明的申请迅速逐级传递到了国防科工委那边。

照例,由624所派出专人接机。

换句话说一次攻击至少要发射3-4枚。

所以丁高恒在通过负责航天工业的系统工程一司,向航天科技集团确认过情况之后,便给出了批示——

虽然灵光乍现并不意味着就能像某位不当人的常总那样直接得出什么成果,但脑海中形成的相关思路却基本都是有价值的。

“是!”

刚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还是带着轻松和些许好奇的心态来听郭立强的想法。

重点在于A和B都无需事先指定,只要从战区捞出来两个符合要求的玩意就能打出行云流水的配合,属于到了2020年代都只在理想条件下进行过少数测试的狠活。

这样一发导弹几乎是按照飞机的标准来设计,成本必定相当惊人。

常浩南同志正在执行重大项目研发测试任务,短时间内无法抽身,考虑到实际情况确有需要,批准郭立强同志前往涪城624所,但行程需要遵从对方机构安排。

就在这寒暄的功夫,他手上的动作也没停下,已经从包里掏出了几份装订起来的册子。

一一四.四一.八二.一六二

更关键的是,导弹的速度极快、几乎无法被拦截,而且还会随着时间流逝不断拉近跟目标之间的距离。

这样就只需要一种非通用的单向数据传输系统,难度直接降低了好几个维度。

“通常来说,带被动雷达制导功能的反辐射导弹,无论攻击的目标位于空中还是地面,都需要跟专用的电子战飞机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战斗力。”

所以哪怕在70年代都属于成熟技术。

但后者则类似当年红海军用中继直升机引导远程反舰导弹攻击航母,虽然说起来也像是A射B导那么回事,但这里的A和B都是预先确定的,换了其中一个就不灵了。

他当然能猜到郭立强此行的目的必定跟那个以R33为基础的超远程空空弹有关。

而常浩南自然早就收到了丁高恒的消息,知道这位只有过一面之缘的郭立强找自己有事相商。

当风尘仆仆的郭立强被带到624所机关楼的一间会议室里时,常浩南早就已经等在这里了。

所以,这种情况,肯定还是要通报给常浩南。

郭立强摆摆手,同时把随身带着的公文包放在桌上:

当然,代价也不是没有。

“常总,我其实是直接从盛京飞过来的,112厂的何明何副总说,是您向他推荐,把引进国产并改进超远程空空弹的项目交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