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比于用CFM56做核心机拿出9一级推重比,他还是觉得两年时间掏出个新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小。
几个月之后,罗时大就走不开了。
罗时大只是因为退休所以信息更新不够快,思维能力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脑子稍一转就意识到何明说的没错。
何明知道对方的分析其实很有道理,但问题是有些人他根本不讲道理,一时间竟然不太好解释,再加上这个仪式也快结束了,只好长话短说:
“总之现在这个涡扇10,跟之前的涡扇10,除去都用了同一个装备编号以外,在技术上基本没有任何关系。”
简直完美!
想到这里,罗时大重新抬起头,看向站在人群中间常浩南的背影。
“可不光是国产。”
他被请出山那会,八三工程都已经生产定型了,也就没跟后者直接碰过面,只是听说过一些玄之又玄的传闻。
“我宣布,歼11WS技术验证机,正式完成总装,准备出厂!”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早已经把牵引杆固定在飞机前轮上的一辆飞机牵引车发动起来,缓缓向车间门外驶去。
跟几天前相比,这架飞机如今已经被刷上了跟空军苏27SK/歼11完全相同的涂装,并特意隐去机号,以免在频繁的飞行试验过程中被有心人看出什么端倪。
毕竟,虽然说是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但是在操作上,能用长焦镜头拍到飞机起降过程的地方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摁住。
考虑到歼11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完全没必要让同一架飞机连续进行试飞,而且原本的黄色涂装相当扎眼,隔老远都能被一眼看清楚。
如果天天出现,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端倪。
而在更换涂装之后,它从外表看就跟一架即将交付部队的量产型号完全一致,至于发动机尾喷口的区别实在不可能藏住,但只要起降过程使用相对比较陡峭的航线,也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算是解除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早已经在外面准备好的地勤人员把登机梯架在机头左侧,同样早就完成准备的试飞员向常浩南等人敬了个礼,紧接着陆续踩着梯子进入座舱。
飞机和飞控本身都是成熟技术,只有其中一台发动机是全新的,而且所有的无人项目测试在出厂之前都已经做完。
所以,接下来就是直接准备首飞。
由于歼11并未安装辅助动力单元,所以,发动机从冷车到启动的过程,还是需要外部的电源车和气源车伺候才行。
毕竟是一架新机,一套流程操作下来,怎么也需要半个来小时的功夫。
也是趁着这段时间,常浩南一行人从总装车间转移到了塔台里面的飞行指挥中心。
“1010号呼叫指挥中心,飞机已经启动正在滑行,即将进入跑道,请求指示。”
这架飞机两边发动机推力不一样,飞行科目也跟正常的原型机区别很大,一旦上手习惯,再回去开正常飞机反而别扭。
因此常驻112厂的首席试飞员付国祥这次并没有被选中参加涡扇10的空中测试,而是继续执行F14和歼11的出厂试飞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