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华夏这边也知道对方有找自己谈判的目的,但又不好明说,所以为了创造机会,给整个行程的前三天全都安排上了各种务虚会。
那个时候华夏虽然总装过一些MD82,但那都是按照80年代中期的技术要求生产的。
他一个财长,在这事上面既没有话语权也无需负责。
一般情况下,最好用也最方便的自然是经济手段。
欧洲宇航集团的代表团明面上毕竟是来进行单纯商务谈判的,因此华夏方面不可能上来就整个官方层面的代表团过去候着。
所以哪怕如今的美国人心比天高,也知道单靠一点小恩小惠未必能让华夏改变立场。
“既然这样,那就让参联会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不过盟军行动目前正处在关键时刻,仅靠空袭取得的效果低于预期,所以……最好不要另外再开辟一个战场。”
而现在,这个钱我不收了。
这个年代从外国飞到国内,甭管最终目的地是哪,基本都得从京城、沪市或者港岛这三个地方落地。
就算能谈下来,总归也得僵持一段时间。
……
在这样的双相奔赴之下,两边自然很快接上头,并分别抛出了自己的价码。
毕竟后者在产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产能和成本都有非常巨大的优势。
比如把更多涉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像是碳纤维自动铺丝生产机翼之类的流程引入国内。
实际上鲁宾甚至对盟军行动本身都抱着不置可否的态度。
那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当然,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华夏对于“按照欧洲最新产业标准生产一架干线客机”这件事情,还是没什么把握的。
换句话说就是允许,或者说是鼓励空中客车把供应商转移到华夏。
甚至包括防长威廉·科恩在内。
原本空客要把一部分供应商转移到中国,这会导致欧盟境内的工作岗位减少,所以过去给予他们的一些优惠政策就会取消,这个钱得补上。
胡萝卜加大棒,大棒可以不用,却不能没有。
转移的产能越多,补交的税金,其实也就是罚款,就越多。
总之,欧元都已经成了现在这德行,能找见人站台就不错了,条件自然得开的狠一点。
到了如今的世纪之交,别说欧洲,连华夏自己的标准都满足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还是只愿意给出部分零部件生产线作为条件,实在是显得不够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