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既然大侄子已经说话了,那我作为五大善人之一,也不好推辞国际责任,就勉为其难地做个表率,同意派人加入调查团,也支持把整个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
否则没办法给当事各国民众一个交待。
但对方不仅完全没有停车的意思,柴油机的声音反而变得愈发响亮,听起来是在加速。
“跟上级汇报,就说刚刚有一支KFOR车队通过了检查站,询问我们是否需要跟进去。”
要么是想表达当初KFOR组建时没收到邀请的不满,要么就是单纯的恶作剧而已。
也是在同一时间,双方总算接近到了可以看到对方车辆细节的程度。
4月18日下午,如同在总参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张老和傅友全先后与安纳托利·克瓦什宁上将进行了一轮远程会议,沟通了以安理会名义派出单位执行维和行动的可能性。
“可刚刚那是俄……”
二叔跟你爸的关系风风雨雨这么多年,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肯定不能吃独食,我是已经准备干点啥了,你要是不跟那我都看不起你……
几小时后,当地时间,4月18日夜。
站在路中间的中尉仍然摆着刚才的姿势,试图检查来者的身份。
第二天一早,震惊世界的消息传来。
而世界,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回合制的。
出现在探照灯下的,似乎并不是预计中的卡车车队。
随着对方车队逐渐靠近,负责岗哨的一名中尉来到路中间,双手在头顶交叉,示意对方停车。
面对质疑,俄国人也是振振有词:
尤其是在晚上。
现在,看见这个本属于自己标识出现在面前,任谁都得懵上一瞬间。
其实如果搁在10年以前,在看见BTR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判断对方是敌非友了。
而且,己方眼下只有一挺12.7和几杆5.56,而对面的火力最差也是14.5,好像还有几门30mm……
其实核心目的还是要拱火——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时间里,对方车队已经又逼近了一段距离。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检查站的阻拦杆被撞飞,十几辆BTR装甲车在一队美军的注目礼下,鱼贯驶入了边界的另外一边……
毕竟对方连车上的国旗都没摘,之所以写着KFOR,显然也并非为了迷惑他们。
“……”
真要是交上火,似乎有点吃亏。
“?”
康迪特一时间想不起来自己的KFOR臂章被丢到哪里去了,如果现在就需要的话,可能还有点麻烦。
“盟军行动不是已经结束了吗,那我现在受驻在国邀请准备在此地维持和平,应该也是很合理的吧?”
实际上,常浩南当时能提出这个想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上一世这支部队的启发……
虽然边界地带附近并未受到战火直接波及,但除了少数家在一边而工作在另一边的倒霉蛋之外,就更不可能有人走这条路了。
没错,其实就是他们。
波黑边境。
考虑到调查团本身的安全,以及为了监督巴尔干地区后续的人情况,同样应该在KORF的基础上,以安理会的名义组建一支负责维和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