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未来预警机的路线

这个问题自然是张洪飚问出来的。

梁绍修点头。

所以,几人的聊天很快又转移到了跟预警机有关的内容上。

稍作停顿之后,王晓模又继续道: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航空工业集团那边的一把手已经换成了刘高卓……

对于空警200,常浩南自然是是熟悉的很。

“无论是平衡木天线也好,T型天线也罢,对于大型预警机来说总归不合适。”

短板还是有的,而且还都是不太容易克服的那种。

他摆了摆手:

“您当年给运8做防除冰设计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啊……虽然领导没明说,但应该是担心跟不上你们那边搞航发的进度。”

“结果最后的实际效果比理论预期还好。”

“还有这事?”

“还能做成双面旋转阵?”

“但如果设计一个可转圆盘的话,那载机的航向仍然是自由的,所以少一点视野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主要就是看用户那边要如何取舍了……”

在某种程度上,梁绍修甚至可以说是被常浩南带出来的总师,所以说到这里也是神色如常:

“毕竟飞机等航发的话,还能先用其它型号对付着试飞,但是航发等飞机连定型都定不了……”

“嗯……从天线角度上讲是无所谓的,只要把类似平衡木那样的背靠背天线设计藏到圆盘型雷达罩里面就行了。”

见王晓模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思之后,常浩南又补充道:

“背靠背的两面阵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波段,比如一面用S波段做精确扫描,另一面用L波段做反隐身探测,只要根据不同种类的任务需求把相应的阵面旋转到任务方向上就行。”

“不光是这样。”

“你刚才说,可以用宽角扫描技术进一步提高单面阵的探测范围?”

王晓模露出一个笑容。

但刘高卓就没有这种心理包袱。

毕竟二者的地理位置和业务范围都比较接近。

这个事他当然知道。

“我之前看的资料上说,雷达是不能探测到180°范围的。”

“有。”

不仅总体设计方案出自他手。

他对运9这个项目本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涡扇10能以如此快的效率服役,归根结底还是用领先一代的主动冷却设计实现了比预期更高的涡轮前温度,再叠加领先一代的总体设计,最终换来了跟3.5代发动机基本一致的性能。

在当时总共只有三个80吨以上飞机型号(运20、运9、轰6K)的大背景下,也确实没必要保留两个大型飞机的生产基地。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