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

感受到对方将信将疑的眼神之后,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之前我帮斯奈克玛改进M88-3和M88-4发动机的时候,在法国那边接触过一种需要安装在翼尖荚舱内的大型释放式诱饵,不光可以模拟战斗机尾喷口的温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完整的机身信号,而且在被发射之后会滑翔一段时间,不是马上自由落体,达索准备用这个东西来欺骗多组元红外导引头乃至红外成像导引头……”

杨韦好像理解了他的意思:

“你是说,就算红外特征比较明显,也可以利用新型诱饵在一定程度上欺骗来袭武器?”

然而,刘永全却果断摇了摇头;

“不……实际根据法国空军的测试结果,即便是红外信号特征不算特别明显的阵风F2型战机,也很难用这种诱饵骗过最新一代的红外制导武器……所以我是想说,红外信号特征的些许差别,在实际作战中应该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同,相比之下,通过隐身能力、速度和机动性,时刻保持在对方的包线范围以外才是合理的制胜之道。”

杨韦摘掉工装帽,揉了揉因为好几天没打理而有些散乱的头发: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目前大量装备的超视距红外空空弹也就只有米卡和R27T,确实都不是主要威胁,但甲方当初毕竟提出过相关要求……”

实际上,除了航空兵部队的要求以外,他本人也希望从自己手中诞生的第四代战机能够尽可能趋近完美——

由于十号工程的特殊性,杨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副总设计师的身份具体主持工作。

而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等到眼前的第四代战机完成定型,他也差不多到了脱离一线岗位,进入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层的岁数。

换句话说,这大概率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

只不过,刘永全还没意识到这一层,只是回答道:

“再者说,等离子体发生器是个可以由飞行员自行选择是否启动的附件,不属于维持常态化飞行的必须设备……”

“从书面规范的角度来讲,它跟弹舱还有减速板这些属于同一个分类,在验收过程中核准指标的时候是不会让你打开的,而从实战角度来讲,目前采用红外制导的基本都是视距内武器,就算米卡和R27T的射程也是惨不忍睹,反正格斗过程也不需要雷达隐身,在视距内接敌之前关掉就行了……”

“……”

杨韦深吸一口气,想要反驳点什么,但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

可这事如果不解决的话,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简直如鲠在喉。

下半辈子不敢说,至少后面一年的觉都睡不踏实。

“呼——”

杨韦摇摇头,没有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只是朝着玻璃外面的测试工位扬了扬下巴:

“先不提这些,等等看数据情况吧。”

刘永全这会儿也注意到了对方的些许异常,但又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同样把视线重新投向那架周身泛着荧光的验证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