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工并没有组织抢救,只是安排了几名矿工,负责用矿渣将矿洞填埋,避免其影响到旁边的矿洞作业。
那些冷血的监工,心狠过诏狱的锦衣卫,根本没把矿工当人看待,只要没有死,就往死里干。而监工身着的都是宣府夜不收的暗甲黑胄,这群本该在塞外和蛮夷拼杀的边防英雄,此刻却聚集在此欺负着同胞百姓。
搬山工过得猪狗不如的生活,不光拿不到半分钱财,家眷也要跟着自己一同吃苦。但凡有敢逃走的家伙,尸体就被吊在了矿区门口的立柱上,让看门的猎犬时不时地撕咬上一块,当成狗粮来充饥。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宣府总督忻成伯赵彝。偌大的矿区就是一座吃人不吐骨头的地狱,但在这地狱的中央却修建着一座高达3层的华丽楼阁,正是赵彝的行宫。
谁能想到,这个刚刚跟随朱棣征伐鞑靼归来的英雄,偏不爱在城中休整,而是移驾在矿区里亲自监管工作进度。
这一次鞑靼大败,吓坏了西边的瓦剌族人。边塞铁器的价格翻了五倍他们还在疯狂要货,按照八仙搬山会的规矩,虽然他们都各自负责白盐帝国一个板块的工作,但只要不影响大家利益的情况下,动用手上的资源赚些外快也是不会计较的。
于是乎,掌管铁矿的赵彝就像犹太人附体,将矿工往死里压榨,不光让长芦盐场给送人到此,他也会从外邦手里买奴隶,扩充自己的搬山工队伍。
一个蛮夷奴隶在这边塞约等于十斤铁块的价格,不要太划算。只需要工作上一个月他就能把自己的身价给赚回来。
你说矿工们为什么不反抗?如何反抗?监管他们的是整整200名训练有素的夜不收兵团,而且全部着甲带刀,背挂弓箭。在深山密林里还藏着不下500哨探,别说起义了,平常不被他们活活打死累死就已经烧高香了。
赵彝对矿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哲学,那就是“平日只可五分饱,一人必干两人活。”把他们打怕了,累趴了,也就消停了。
为什么喜欢待在矿区也不回城里?用赵彝的话说,在城里他就是受人敬仰的英雄,与人处事都必须端着,别人一声声老将军叫着,你还必须笑脸相迎,满嘴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