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辽东巨变3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019 字 2个月前

300万两可以让三十万户、上百万人全年吃饱!这还只是朝廷直接下拨的饷银,边军的其它耗费并没计算在内。

“袁巡抚,你可知陛下为何要放弃辽东镇,还如此着急?”

只要杜都督能守住山海关一线边墙,不出五年大明就能缓过一口气,届时再秣兵历马卷土重来为时未晚。土地、山川、河流放在这里谁也拿不走,想据为己有要凭各自本领,强求不得!”

有了这5万兵马,再加上辽阳附近的3万辽东军,仅仅防御建虏和北虏趁火打劫应该是足够了。可他心里始终有个疑问,搞不懂皇帝执意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袁应泰是皇帝钦点的辽东巡抚,必须算近臣,没准知道点内幕。

“好一个萧规曹随,杜都督可知即便全年无事,朝廷也要拿出300万两军饷。300万两是多少呢?以山东为例,农户每家年入不到10两,而在京城宗人府装裱的匠人,全年也不到20两。

要论脾气,在活着的武将里杜松说第二,怕是没人敢当第一。从镇守宁夏开始他就是个人嫌狗不待见的刺头,多次被同僚弹劾,但次次不改。面对袁应泰也没惯着,脸色一黑冷冷的顶了回去。

“……杜松不才,萧规曹随便是。”

对于裁撤辽东镇放弃辽东的决定,袁应泰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他在辽东任职三年,亲眼目睹了边军边民的艰苦生活,也切身体会到这块河流纵横、森林密布、气候寒冷的土地有多难开发。

期间他曾多次上疏皇帝,把辽东镇的尴尬处境和巨大耗费详细告之,虽然没敢想直接放弃,却也没把这块土地当做宝贝一样不依不舍。

假如大明国力鼎盛,每年耗费一些钱粮倒也不是大问题。但在朝鲜足足打了六七年,朝廷的家底已经被打光了,精锐部队也打残了,再拼着累吐血来和北虏建虏争夺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就有点舍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