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前一个月开演唱会,三天鸟巢,激荡起不少热度。
结果下一个月电影开拍,没有一点犹豫。
同时知道是一个边防战争片的时候,多少有些期待。
他前两部电影分别不挨着,这一部更不挨着,不知道具体好坏。
但通过他导演和主演的票房来看,纷纷觉得不差。
这就是身为一个导演的信誉,尽管可能一些老牌导演也会拍出一些烂片,但人们还是认可他的实力,因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目前郭启林就在不断地走这一条路。
这条路走通,能掌握不少资源以及自发的给以后片子带来流量。
而当德芸社师兄弟听见大林又走又拍电影,内心都是无比羡慕。
退社后的大林,真解开了束缚,想干什么干什么,完全不会受任何的管束。
他们不一样,哪哪的演出必须要去,尽管去的心甘情愿,奈何德芸社目前的气氛不好。
冯照洋一走,并且在天津汇林社跟着一些人说起了相声,那状态和感觉,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
外加德芸社也在天津有社团,难免不让人比较,一比较一个无奈。
或许没有各种束缚和师徒之间的感情,哪怕云字科也会跟着少班主干了。
谁叫目前的社团,的确没过去有人气。
所以干脆的,德芸社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再一次开启招生,吸收新鲜血液。
在开启招生那一刻,最忙的人没别人,只有高风。
也为了加强看点。
在招收学员前,德芸社特意给他安排一次收徒仪式。
还是在纲丝节的第二天。
但既然要拜师,引保代方面不能少,如今的引保代和过去不一样。
过去比较严肃,按部就班的来,现在都是熟人,随便找三个辈分差不多的填个位子就是。
不过为了持续提高热度,那断然不能找别人,只能找师哥于迁。
八月末,郭得刚在玫瑰园犹豫好久,才打过去了电话,“师哥,最近怎么样?”
“还行,挺开心的,就是退休了事情也多。”
“这样啊,那我这边还真有点事情麻烦您……”郭得刚不好说,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这不最近马上纲丝节了吗?我打算择日不如撞日,干脆把老高收徒的事情解决了,所以能不能邀请您回来一趟见证见证?
我知道您忙,但这一次真缺不了您。”
于迁在电话那头琢磨一两秒,想拒绝也不能拒绝,因为这是老高的事情,不仅要给德芸社面子,还要给老高面子,收徒仪式不算小。
“没问题啊,我把事情推推,纲丝节那段时间应该能回来。”
“太好了,顺便我们老哥几个聚聚。”
“可以。”
电话挂断,郭得刚默默开心,师哥回来就好。
弟子离开得太多。
他担心这一次的纲丝节没过去那么热闹,如果师哥能回来,情况不一样。
至少多了几分看点。
给师哥打完电话,又给老高打电话。
这一次的拜师仪式,他很看好,因为几个孩子跟了老高很多年,如果能在小剧场干好,也算是稳定一下德芸社。
别看这类的演员不出名,但如果要坚守在小剧场,一定没问题。
说不定未来还会有发展。
相声这行业,也不知道哪片云彩会有雨,比如岳芸鹏的徒弟。
他目前的俩徒弟,刘筱停、尚筱鞠可是人气大的很。
除了时不时的演出,都跟着一块儿上综艺了。
于是二话不说开始宣传开始说明。
纲丝节第一天庆祝,所有观众看郭得刚以及大帮德芸演员不假,第二天看点就不一样,纯属老高的主场。
师哥于迁离开,郭得刚怎么能不把重心放在老高身上,老高算是德芸社一直以来不可多得的一名大将。
名头一打出来。
粉丝群体对高老师的收徒,起不少兴趣。
谁不知道他的能耐好,虽然人气不如张芸雷他们,但是粉丝体量却同样不弱。
除了郭得刚于迁,口碑以及最买账的就是他了。
时间不大。
八月份过去,九月十二日。
德芸社在北展剧场举行了纲丝节,在过去纲丝节无疑是最热闹的,堪比封箱开箱。
结果第一天感觉要差一点。
因为底角只剩下了一个郭得刚,没了于迁,没有于迁,他只能一个人说个单口或者跟老高说。
效果是不算弱,却完全比不上和于迁在的时候。
于迁就是德芸社的灵魂,谁也替代不了。
然后纲丝节第一天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