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我是否需要刻章,说往西走约500米,有家萃文阁老字号不错。
我摇了摇头,说自己只为把玩而已。
他查完钱收好,我收起了料子,他眼神里都是不舍。
很明显,这不是装出来的。
我确实需要刻字,但不能在他这买完料子,又跑附近不远去刻,尤其这么敏感的内容。
当然了,现在还不敏感,以后呢?
走街串巷。
来到了一趟低矮小门市前。
这里卖鸟笼和蝈蝈笼的店比较多,也有几个刻章的小店。
这是我曾经骑车路过时发现的,还下车看了好半天,这些人手法快,刻的也很漂亮。
那时还挺羡慕。
可前两天中午吃羊蝎子,说起篆刻时,刘立凯说这种街边篆刻手艺,满是匠气!
他这里说的“匠气”,是贬义词。
指的是雕刻出来的成品,高度“程式化”。
手法单一、结构端正、美观好看,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类印章和某些漂亮的毛笔字作品一样,看久了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窥一字便知全貌,千篇一律。
我找了个四十余岁的师傅,看他蔫头耷脑挺老实的样子。
我问能不能给石头上刻尊佛,再刻三个字。
他问阴刻还是阳刻?
这个我懂一点儿。
阴刻,是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而阳刻比较费劲,要在平面物体上显示笔画的立体线条,浅浮雕的效果,所以又叫凸刻。
我问什么价?
他说自己拿料的话,阴刻20,阳刻30。
说完,又指着摆成一排、各式各样的石头说:“这些料子,十块钱一个,随便挑!”
我拿起几个看了看,觉得都挺好。
怎么有种上当了的感觉呢?
难倒真吃药儿了?
应该不会,自己不会看料子,可会看人。
我说:“阴刻吧!”
倒不是图便宜,这么贵的石头都卖了,还差这三十五十的嘛,只是觉得印刻更古朴一些。
他弯腰拿出一本脏兮兮的册子,扔给了我,“图案上面找!”
我翻了半天,最后觉得有尊佛看着不错,只是看不出来是如来还是弥勒。
行吧,似是而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