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农妇,也不懂得念书是个什么章程,这事就麻烦轩儿他姑和他爷奶了。”
“行吧!”
来到叶老太房里,叶老太也是这说辞。
叶采苹便跟叶老头一起,坐在堂屋听赵进山说话。二房和锦儿欢儿都坐在一边。
“我听娘说,采苹姑姑要给轩二哥找夫子。嘿嘿,想不到采苹姑姑还怪好的咧,一点也不像轩二哥……唔!”
话还没说完,叶轩已经一把捂住了他的嘴,不住地瞪他。
叶采苹:“……”
好家伙,看来叶轩以前跟赵进山说了不少她的坏话。
叶欢儿和锦儿晃着脚,噗嗤一声笑了。
叶采苹干咳一声:“你从小在哪里念书?”
赵进山道:“小时候在镇上的开蒙学堂,当时轩二哥也在那里念。可惜二哥念了三年便没继续了。开蒙学堂都是教到十二岁的,每个月二三百文束脩就行了。”
“十二岁后,便可以考县学,那是官办的。可惜……那啥,我没考进去。只能自己找私塾。”
“我现在念的私塾在镇上,叫青风书院。嘛,其实说是书院,只有五六个学生。我家夫子是个老秀才,已经六十出头了。他学问很好的。”
“普通私塾,一两多一个月,好的要二两。当然,也有差的,那些几百文钱就行了。但过了十二岁,还想继续求学的,都是冲着科考去的,自然得找好的。”
叶老头道:“进山念的青风书院也很好吧,得二两一个月。想不到铁牛家这么能耐。”
“才不是……”赵进山挠了挠头,笑道:“好些年前,夫子到这边游玩,扭着腿,我爹发现了他,把他背到了镇上医馆。”
“夫子知道我在念书,又没考上县学,便让我跟着他学习……不要钱。”
叶采苹已经听明白了。
也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教育制度挺完善的。十二岁就能考县学,而且县学比私塾便宜一半。可见这个朝代对培养人才的重视。
叶采苹说:“除了你家夫子那,别的私塾如何?”
“镇上就咱们青风书院,还有一个竹林书斋的,但那个书斋是个童生开办的,不如我们那。至于县里,我就不清楚了。”
听着这话,便是连叶老头都知道,不能去那个书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