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愿还是强迫?

因为种种原因,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跟武家庄合村之后的好处,但那些守旧之人肯定不愿意合村。

在他们看来,楚白若是真想招人,完全可以直接招人就行。

至于路上赶路的那点儿时间,跟楚白给出的工钱相比,又能算的了什么?

还是那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讲,他们的时间并不值钱。

一群牛马,能够活着已是侥幸,又岂会在乎活着的质量?

能够让家人吃饱饭,给孩子添件衣,已然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楚白沉默片刻,问道:“那若是将村子合并之后,依旧保留原有的宗族和祠堂,而且也保留原本的村名,只是迁村呢?”

闻言,刘县令和武县尉互相看了看。

刘县令虽然是县令,但他对平安县的熟悉远远比不上武县尉这个地头蛇。

武县尉沉默片刻,说道:“或许可以尝试一下,但那样一来武家庄以后也不要叫武家庄了,直接叫武家乡或者武家庄乡更好。”

大俞王朝虽然跟其他王朝一样,素有皇权不下乡的规矩。

但却依旧有乡的说法,只不过乡并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衙门出现,最多也就是有一个耆长带着几个壮丁、弓手专门负责治安、缉捕之事。

平日里的事情,依旧是由那些德高望重的耆老或者族老解决。

而且,一个乡的范围虽然涉及许多个村,但那些乡里的耆老对于其他村子的事情没有明确的管辖权。

唯有遇到各村的耆老、族老或者村正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才会找到乡里的耆老评理。

若是乡里的耆老也解决不了,才会跑到县衙去找官府解决。

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制度有效的帮助王朝减少了官员的俸禄支出。

但也从另一种程度上,催化了那些地主老财对于普通百姓的欺压。

由于许多地主老财本身就掌握着话语权,因此即便那些百姓被他们欺负了,许多百姓也没有门路伸冤。

以至于,许多百姓就算被人欺负死,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忍气吞声,没有任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