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能走,陆路也能走,兵力又有绝对优势。”

“那水陆并进不就行了?”

朱棣愣住。

这一刻,金幕中正好飘过李世民回答秦始皇的弹幕。

【唐太宗李世民:水路和陆路又不冲突。郑成功十万兵马,可以先派两三万先锋从陆地兼程急进先围住南京,主力和后勤物资走水路慢几天跟上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郑成功呼出一口气,下定决心。

“既然大家都觉得走水路好,那咱们就明天出发,走水路前往南京吧。”

郑成功平日里治军非常严厉不假,但在关键时刻,他往往也愿意听取大部分人的代表意见。

有不少人也因此批评郑成功,认为他缺少杀伐决断的气质,没办法在关键时刻引领胜利。

这一次,究竟是群体的智慧更优,还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呢?

时间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翌日,郑成功开始率领主力部队离开镇江,逆流而上,向南京进发。

但事情的走向却如甘辉所言。

由于逆风、逆流两大因素,郑成功麾下的船只,尤其是那些大船,在滔滔江水中完全无法前进。

不得已之下,只能召集大量纤夫,在江边拉着一艘艘大船艰难前进。

纤夫们一个个汗如雨下,但大船的前进速度却如同龟爬一般。

整整用了十天时间,郑成功才终于在七月初九,率领舰队主力抵达了南京城外的江面上。

甘辉对此也是心急如焚,忍不住跺脚长叹。

“十天时间,走陆路怕是都足够将南京攻克两次了!”

不管怎么说,郑成功终究还是抵达了南京城。

这场北伐之战的最关键时刻,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