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之上,魏家掌柜给李平安煮了茶水,不过这时候的茶水比较复杂,葱姜蒜齐活,李平安还不好意思不尊重魏掌柜的手艺,只能捏着鼻子往嘴里放。

别说,这味道,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紫菜汤。

而此间,魏掌柜的眉头一直紧皱,自顾地喝了一口茶汤之后,忍不住对李平安问道,“我僭越地喊一声平安兄,不知道你对眼下,大康和南越国的形势怎么看?”

李平安皱了皱眉?

我怎么看?

我躺着看啊!

见李平安表情淡漠,魏掌柜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疑惑。

不是吧,不是说,这李平安是读书人吗?

读书人能不关心国家大事?这些读书人,不是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谈论国家大事,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他们的观点,好博得几分美名吗?

怎么自己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眼前这位年轻人,颇有一种不屑一顾的表情。

李平安见魏掌柜一直看着自己,颇为无奈的说道,“我等都是升斗小民,岂敢妄议国事,毕竟我们已经拖了朝廷的后腿。”

魏掌柜疑惑道,“何来拖后腿一说?”

李亮哈哈大笑道,“魏掌柜,这你都不知道?衙门里张贴的告示不总是说,咱们大康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都很不错么?”

“可我们这群人连吃饭都吃不饱,岂不是拖了朝廷的后腿么?你跟我们这种吃不饱饭的人谈论国家大事,岂不是找错了人?”

魏掌柜点了点头,他想到过朝廷在岭南的治理存在问题,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咋地,但是没想到,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像是李平安这等杀伐果断、颇有心机的年轻人,都对朝廷,对国家大事,处于一种毫不在乎的状态。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观一叶而知秋,魏掌柜预感,若是真的让南越国得手,指望民间,绝对是没戏的。

在苦笑了两声之后,魏掌柜垂眸继续道,“刚才的事情确实说得有些过于虚无缥缈了,那我们谈一谈衙门,眼下岭南遇到了千年不遇的旱情,大家日子过得确实艰难,平安兄,你觉得衙门该如何治灾,才能让老百姓缓口气呢?”

“缓口气?”

李平安其实懒得说,也不想说,实在是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为。

在封建时代,朝廷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大康朝廷政通人和,真心实意抗灾,也未必能做到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