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辉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食谱里,忘了姜小梨的存在。
姜小梨出声提醒,“你可以回去慢慢研究。我是这样觉得的,我们刚开始做药膳,品种不宜太多,先做十几道道试试,如果反响好我们再继续开发其他的。”
姜小梨拿过笔记本,翻到了第一页,“这个十全大补汤是一定要上的,名字响亮又有噱头,里边的食材也容易得,可以当我们的主打菜。还有这个茯苓鹌鹑,我们山上就有野生的茯苓,比市面上卖的都好,就是鹌鹑不太好找。”
孙兆辉忙说:“我知道哪有鹌鹑,食材这方面你不用担心。”
“好,食材就拜托你了,我负责药材这方面。还有这个水晶石斛鸡,也可以当主菜,不过这里边有人参,还有石斛,价格得高一点……”
两人讨论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姜小梨这才发现了异常,这都到饭点了,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她诧异的看着孙兆辉,孙正辉叹气道:“我们这儿生意本来就不太好,前两天一个服务员和来吃饭的人吵了一架,还把人家孩子打了,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人家更不愿意来这儿吃饭了。”
马大姐插嘴道:“他们那些正式员工,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平时服务态度就差的很。”
马大姐是临时工,很是看不惯那些正式工的工作态度。
通过马大姐的讲述,姜小梨才渐渐了解了裕达饭店的全貌。
裕达饭店是在60年初就建立的,当时是县单位职工的食堂,那会儿都是凭饭票吃饭不要钱。
对外营业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
国营饭店,顾名思义是国家投资建立的,在饭店上班的人都是正式工,由国家统一发放工资,跟饭店的盈亏不挂钩。
这也造成了很多服务员脾气大,态度差,还有人偷偷的把饭店里的东西带回家,尤其是后厨的那些大师傅。
他们偷拿食材,为了不被发现就减少菜量。
裕达饭店的饭菜味道很好,可是量少价格又高,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来了。
随着饭票和粮票的停用,那些单位职工也不喜欢来这里,而是选择便宜又实惠的小馆子。
80年代初很多个体饭店冒了出来,国营饭店的效益每况愈下。
国营单位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也是90年代很多国营厂子撑不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