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赶紧上前打招呼:“郭书记好,我是陈德福,是清河镇砖厂的厂长。”
郭振刚看了他一眼,“陈德福?哦,我有印象,之前有人向我说过你的情况,确实发展的不错,听说还是咱们镇第一个万元户对吧?”
陈德福高兴的点头,“是我,去年的表彰大会我也去了,不过那时候是陈书记在,今天能见到郭书记,我真是三生有幸。”
陈德福这么一说,李明一也以为郭振刚说的个体户是陈德福。
毕竟陈德福是清河镇的名人,还是副镇长的小舅子。
“郭书记这么忙,还时刻关心着咱农民的发展,陈厂长,你得好好谢谢县里的关怀,以后好好干,给县里争光。”
陈德福不住地点头,“是,李主任说的对,我一定会好好干的,我那砖厂又新开了一个窑,产量能比以前翻一番。还有我那石料厂,最近我打算买一个铲车,这样装车的效率能提高不少……”
陈德福说的眉飞色舞的,郭书记一直认真听着,等他说完了才开口,“不错,不错。不过我听说你那个砖厂和石料厂之前不都是村办企业吗?”
陈德福的眼中有一丝慌乱闪过,“嗯,原来确实是村办企业,后来我就给承包了。”
郭振刚接着问:“你们那个砖厂的情况我了解过,刚开始效益不是挺好的吗?村里怎么不接着干,为什么要承包出去?”
陈德福的笑僵了一下,不过很快恢复了正常,“郭书记,您不了解,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赚钱的,后来效益就一直降,村里没钱再投入资金,就给承包出去了。我承包后投了不少钱和功夫,才有现在的光景。”
姜小梨本来在百无聊赖的听着,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儿。
她记得崔红军说过,国家前年下发了红头文件,要大力支持乡办村办企业。
这些年国人的生活水平有改善,不管是村里还是城里,都需要砖来盖房子,按理说,那个砖厂不可能出现效益不好的情况。
没钱投入不是借口,村办的企业完全可以向银行贷款。
陈家村却以效益不好把砖厂承包给陈德福了,也就是说本来是村里挣的钱,这下全部进了陈德福的腰包,陈德福每年只需要交少量承包费就行。
郭振刚哦了一声,“听说自从你承包之后,砖厂的效益年年增长,可见你是个人才。”
陈德福听他这么说才放下心来,笑道:“郭书记过奖了,全靠镇里和县里的支持我才能有今天。我这点成绩不算什么,您看您还大老远的从县上下来,直接通知我一声行了。表彰大会这两年我都参加了,对县政府还算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