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玲玲跟霍青书说事情成了。
“小梨爹娘的意思是先把酒席办了,最好在她参加高考之前。”
姜小梨要参加高考的事儿,霍青书听霍玲玲说过。
本来不以为意,直到霍玲玲说,姜小梨预考考了东阳县的第一名,霍青书才重视起来。
没想到他看中的这个小丫头,还有这能耐。
他不解的问:“既然还有一个多月就高考了,为什么要这么急?”
霍玲玲戏谑地说:“您可能不能理解,像他们这种出生的人能攀上您这样的大人物,当然希望赶紧把事办了,免得夜长梦多啊。”
霍青书低笑两声。
这种心理,他能理解。
霍玲玲又说:“还有啊,她爹娘怕她去外地上大学,丢下家里不管,想着和您赶紧把酒办了,让她以后在省内上大学。既不耽误她的前途,又能照顾家里。她爸妈身体不好,底下有个弟弟,是个不扛事儿的,姐姐更是啥都不懂,全家都指望着姜小梨呢。农村人嘛,眼界也就这么大了。”
霍玲玲说的这些话全是真的。
这的确是姜满仓和刘美娥的想法。
他们自从听说姜小梨要高考,生怕姜小梨考上大学就远走高飞,再也不管家里了。
虽然现在他们和姜小梨的关系闹得很僵,可是毕竟离得近,家里真的要出什么大事,姜小梨不可能不管一点。
要是真的去了外地的大学,他们连人都找不到了。
霍青书皱了皱眉,“当父母有这种顾虑也正常,但是这对小梨不太公平了。省内就一个淮安大学还不错,但是比着京都的学校还是要差上一些,小梨要是能考到京都去能是好事儿。”
“哎哟,看您这胸襟和气度。”霍玲玲拍起了马屁。
这些恭维的话,霍青书听了太多了,神情没一点变化,沉吟片刻道:
“她父母没见识,我却不能不为小梨考虑。尽快结婚也好,先让他父母安心,至于小梨将来去哪儿上大学,我不干涉,她要是能考上京大,我脸上也有光。出嫁从夫,她父母估计也不敢有意见。”
“对,您说的特别对。所以,您是同意尽快把酒席给办了?“
“可以办。我找个时间请小梨和她的家人一起吃的饭,到时候再具体商量。”
其实霍青书想到后半年再说迎娶的事,不过人家父母开口了,他也要尊重人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