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话说的有点重,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叶知秋瞧见了有些人突然变了脸色,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只怕还是有女孩子,因为家里人的原因上不了学。
她想着后面跟村长他们说一声,到时候若是有女孩子自己想去上学,却被家里人阻拦的,还是去上门劝一劝。
可是她能做的也就这些了,毕竟就连后世二十一世纪都有人辍学的,在这个年代,她也不能把她们绑去学堂。
叶三老爷子在上面继续说着后续学堂的一些规定,叶知秋趁着大家还在讨论的时候提前溜走了,免得等会被他们抓着问东问西的。
这边叶家村的进度十分顺利,可是其他村却并非都是如此。
距离县城比较近的几个村还好,因为他们当初是有人见识过那亩产千斤的盛况的,他们的村民就更加愿意相信这个东西。所以在官府用将获取粮种和上学的事情捆绑在一起之后,大家也愿意多选几个女孩子去上学、多换来一些粮种。
可是在更加偏远一些的山村里,他们本身对于女孩子的约束就比那些距离城镇近的村子的约束更大,现下又不太相信红薯真的能够达到亩产千斤。
虽然他们也都带了一麻袋红薯回去,也觉得味道不错,但是大家还是更愿意种不出错的大豆、小麦这种已经种惯了的粮食。
好在除了极个别顽固村子,大部分还是愿意相信官府的政令的,所以最后决定派两个女孩子去上学,来换取这个资格的。虽然能够拿到的粮种少,但是可以先试着种一年,若是效果真的好,明年就能多种一些了。
等到九月初十,全蜀州的各个村镇、县城里报名的村子全都确定了,最后有一百八十九个村子想要粮种,官学的学生也有八百零三名。
当这个数据送到叶知秋手上的时候,叶知秋已经在蜀州女学里面,给教师们培训三天了。
九月初七下午,叶知秋就带着行李,骑马赶往了蜀州女学,其他的老师们也都在初八上午全部到了。
叶知秋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不过女学大门却是敞开的,门口有两个女侍卫在守门,见到叶知秋便上前行礼道:“这位女郎,此处来蜀州女子官学,敢问您前来所为何事?”
“我是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