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煦之在裴家的处境一下变得尴尬起来。
昨日听完他那些话,崔氏也是气的不轻。
这些年她远嫁凤阳府,鲜少归宁,可是跟家里的往来联系从没有断过。
书信往来,她总是惦记着阿耶阿娘和阿兄们。
家中对她也很关切,逢年过节也会派人到凤阳府来问好,送些清河特产来。
结果现在出了这种事情,利用起来也毫不手软。
怎么不叫人心寒失望?
此刻崔煦之坐在正堂屋中,崔氏盘腿坐在罗汉床上。
崔煦之难得垂头丧气,往日里青年郎君的意气风发都不见了踪影。
崔氏侧目去看他,心下只剩叹息。
在今次之前,她对这个侄子的印象始终还停留在他五六岁时。
她那时候带着大郎回清河省亲,崔煦之小小的年纪,待人接物已见温润,彼时她便喜欢的不得了。
这回他到凤阳来,崔氏见他言谈举止,都是最讨喜的模样,是她心里最好的样子,所以一向对这个侄子刮目相看。
现在弄成这样,崔氏再看崔煦之,心中只觉得世事无常。
“也不怪你。”
她手指拢着,指尖摩挲着袖口满绣异色牡丹花,几不可闻的叹了一声:“你爷娘叫你来的,你也不能不听。可怎么来了之后又不说呢?
前些天朝廷已经定下钦差名单,你表兄眼看着都要启程往大名府去了,这些你是都知道的。
你来凤阳,原是为了这件事,结果来了又不提。”
崔氏一面说,一面摇了摇头:“你打算什么时候说?是准备等到官家有了发落处置的旨意,再说与我和你姑父听?再叫你表兄去跟国公爷,跟皇后开这个求情的口?”
真要说起这事,崔煦之自己都觉得难于启齿。
是羞愧,也无法面对。
长这么大,头一次到凤阳府来见一见裴家的长辈,却又为了这种事情。
本来也不是他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