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求情,要说软话,就叫孩子来。
求人办事还拉不下面子,怕丢脸,哪怕是跟自己亲妹妹说都不成。
要结亲了,就腾得出时间自己来一趟了。
高老夫人搂着王曦月:是巧,也不巧。本来你们这个时间到凤阳,还能吃上我家一杯喜酒,那才热闹。现下不成了。大郎外出办差去了,怕要几个月才能回来,婚期也往后延了,你是来京述职的,不能久留,至多……也就个把月时间吧?就该回清河郡去。”
那头王氏立马就把话接了过去:“那也不打紧,我带着孩子们留在凤阳,等到善初回来,我们照样吃得上这杯喜酒哩。”
她如今老实得多,从前的张扬跋扈全然不见了踪影,连崔氏见了都觉得很稀奇。
王氏嫁到崔家时候,她还没嫁到凤阳来,姑嫂两个相处了约莫快两年的时间,崔王两家门当户对,王氏也是千娇万宠长大的,是太原王氏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纵惯了,脾气不好,专擅还有些蛮横,嫁做人妇后稍有收敛,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么多年,她骨子里带着的东西,并不是说改就能改掉。
经了一回铸币案,倒改了。
说来倒算好事。
可见天下事确实都是有利有弊。
如今这样子也好。
王氏从前的那个脾气性情,虽说她不是什么存了坏心的人,可真把女儿嫁过去,还总要担心王氏偶尔言辞之间无心难听。
谁家的女孩儿不是娇滴滴养大的呢?
她心里还舍不得呢。
这会儿心下欢喜起来,才接过王氏的话:“那才好呢,你们索性多住些时日,也用不着急匆匆跟着阿兄回清河去,来一趟凤阳也不容易,路途遥遥,没得住上个把月就急着回去,全都耽误在路上,辛苦跑这一趟。”
她说着才又去看坐在王氏身边的小姑娘。
那是清河崔氏的嫡幼女。
崔骁同王氏生了三儿三女,夫妻感情倒好,这次跟着王氏一同进京的,除了要与裴清宛议亲的崔兆之,还有崔家的四娘子崔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