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妹子,你那药还真神奇,不知道是在哪里买的,需要多少钱?等大郎伤好了,我们再带着诊费和要钱给你。”
“不用了,嫂子,那些药是之前我采草药做的,不值多少钱,能救大郎哥的性命就好,也别说啥诊费的,大家都不容易,你看你和婶子又给我们姐弟带来这么些好东西,我已经很感激了,哪里能再收钱。”
一开始,救治杜大郎,沈榆就不是为了钱去,她作为一个大夫,治病救人是她本职工作。
加上之后还有不少事得麻烦村长,无论如何,她是不会收这比治疗费的。
“那行,你的这份恩情我们老杜家记在心里,以后要是有什么能帮的,你只管开口,我们就是累死累活,也得帮你把事办好!”
听了这番话,杜婶子是越发喜欢这个沈家丫头了。
心地善良不说,还能力不凡。
“老沈家还真是猪油蒙了心了,这么乖巧懂事,有本事的孙女都能昧着良心赶出家,蠢笨之际,要是我杜家能有这样的孙女,我和老头子笑得嘴都合不拢!”
因为家里没有凳子,沈榆陪着她们站在狭小的厨房里闲聊起来。
知道了沈婆子带着一家老小,为了大虫肉的事儿,和村里人吵吵嚷嚷的事儿,几人就这事儿聊了起来。
沈家平日里为了自私自利,要不是有先有沈大郎带着银子回乡,给沈家盖房,给沈老三上学堂,中了童生,沈家如今也不比村里其他人家好到哪里去。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能读的起书的人家少之又少,更别提落后的小小山村了,要出来一个读书人,那不仅能给自己谋一个好出路,还能给家里带来荣光。
作为村里的讨嫌户沈家,为何没有人家敢轻易得罪,还不是因为沈老三不仅是个读书人,还考了个童生,得了脸面。
在庄户人家看来,村里能出个童生老爷,秀才老爷什么的,那也是给村里人在外长脸面,一传出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方便了村里的男娶女嫁。
这不,沈婆子仗着自己是童生老爷的娘,性子愈发张狂,走在路上,都爱摆架子,根本不拿正眼瞧人,说话尖酸刻薄,就差和太阳肩并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