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来到厂里,大家伙把行李放车斗,岁数最大的孙正发坐副座,其他人都挤在车斗里,坐在各自的行李上,倒是能挤得下。
出了轧钢厂一路往东,马路两边广阔的农田里到处都是开始忙碌的人们,春天来了,大地都披上了绿装,只是农田里的有些绿色得铲除掉。
立春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北方大地土壤开始解冻,农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土地要打理,要翻土要施肥,要锄草要浇水,准备春耕了。
春耕,立春后最重要的一项农事,不仅老百姓重视,以前的上层阶级也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礼制。
春耕最为讲究的朝代要数汉朝了,汉朝是最早的具有皇帝亲耕确切纪年的年代。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之后,他在《明会典》中明确规定,以后新的皇帝必须要在登基的时候行耕耤礼,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皇帝亲自耕种,旁边有众多的老百姓围观,这种形式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方式。
春耕不仅是一项礼制,随着朝代的发展,它的价值意义已经不仅仅是重视农耕、体恤百姓的一种方式了,更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威严和仁德的一种方式。
当然封建的这种礼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罢了,欺骗一下天下百姓,真要让这些皇帝贵族们下地干活,那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啊。
而咱们的领导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即便身居高位,下到地里依旧是干活的好手,以身作则,带领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到广大的农村中去,为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呕心沥血。
这年头干部下乡搞蹲点调研可不是一天两天走走样子的,三五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都有,跟广大农民同吃同住,为的是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进而想办法去改善去提高去发展,真正是为人民群众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