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有一种山桃树,应该很符合沈同志说的优质砧木,等忙完这阵我就嫁接试试,如果成了,到时候我给沈同志报喜。”
“还有我,还有我,我们那里有一种野草莓,植株特别皮实,果子也结的多,唯一的缺点就是果小味酸,这次回去后我移几株和其他同科属的植物试试,看能不能保证产量的同时,让果子变大变甜。”
“照你们这么一说,我想起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海棠树,每年结果的时候,有些枝条上挂着苹果,有些枝条上挂着海棠果。当时我年纪小,还问过我爷爷,我爷爷说他小时候淘气,砍了几根苹果枝条插树上了,没成想那些枝条竟然长树里面了,所以后来每年结果,都是一半苹果一半海棠果。”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来劲儿,越说脑洞越大,有些甚至一语中的。
沈秋当初教二牛和小花他们嫁接,只是为了破解“读书无用论”,想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后来搭建暖棚,也只是因为空间出品的种子生命力顽强,植株皮实,不想仅仅因为季节的原因就把它们连根拔起。
所以在周教授初次登门时,沈秋第一反应是懵,第二反应是非常诧异。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时无心之举竟惊动了京城农科院。
后来写关于嫁接和大棚的论文,她更是赶鸭子上架;提议在红旗大队建设试验田,沈秋则是顺势而为。
及至现在,沈秋被一步一步推到这个位置上,想要下来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此近段时日,沈秋没日没夜地在空间里翻看有关大棚和嫁接的相关书籍,恶补相关知识,生怕自己一着不慎,就会误人子弟。
当听到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脑洞打开,沈秋没有不耐烦地打断,反而浅笑着认真听完,接着一一点出其中要注意的重点或方向,剩下的,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送走所有的技术员后,沈秋狠狠睡了三天,才终于缓过劲儿。
接下来的日子,沈秋争分夺秒地复习高中课本知识,力求把每个知识点都学会学透。
这个年代的课本和后世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再加上沈秋毕业好多年了,书本上的知识基本全部还给老师了,所以她的起步与其他高中生并无不同。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沈秋要比其他人更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