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例如“流水线优化魔法”。
三月中,黄展曾主动找李颜交流手机生产的流程。
主要是他毕竟造出来过w8,在经验上肯定要比空白状态的李颜更丰富。
一方面是为了两人合作的项目能有更好的未来,一方面则是……难得我有比你牛逼的地方,不显摆显摆浑身难受。
结果让他不太好接受。
首先是李颜的手机在硬件上有不少让他疑惑的地方,大了不止一点的屏幕、没有下方按钮、突出的镜头与相对薄不少的机身、以及许多惊人的细节工艺。
这导致了他的经验也不是非常可行,基础的内容周扬团队已经解决了,黄展本来准备跟李颜掰扯一些自己踩过的坑,结果发现要么李颜压根不走这条路,要么……是黄展自己没踩过的坑。
黄展以为李颜会要么走极致平民路线,要么走极致堆料路线,没想到他硬件配置其实中规中矩,却在一些有点莫名的地方下了狠料。
在他看来,李颜这个路子会导致价格虚高,顾客只在乎配置性能,外观细节差不多就行。
没想到李颜的回复是“工艺这种东西学会了就可以压成本”。
第二便是流水线的优化了。
黄展还在纠结李颜搞出来的需求跟他不一样,开模还好说,后边流水线调整可是件麻烦事。
然后就看到李颜展示了他设计的完整蛟龙手机生产流水线。
……直接设计出来?
这别说黄展懵逼了,未来科技硬件相关部门的,哪个不懵逼?
流水线又不是什么连线游戏,李颜就算再强也得遵照基本法吧?
李颜拥有的系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两点,倒不是技能高度——例如他目前掌握的强悍计算机能力,大家都可以用“不世出天才”的说辞理解——而是“学习速度”跟“全能程度”。
人可以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方方面面都很突出就超出认知了。
人可以很有学习天赋快速掌握某一方面知识技能,但把别人几十年积累的时间跨度变成以“月”乃至“天”为跨度,就实在是太过分了。
现在这个独立设计的流水线,直接从以上两方面刺激着新人旧人的神经。
一时间“李总竟然也会搞机械”跟“李总竟然一个月搞出流水线”两句话在未来科技疯狂流传。
传到最后就变成了“李总特别能搞”。
……李颜对此不予评价。
不过夸得多了,自然也有人多想,流水线这个东西可不是买现成的去拼装,且不论李颜的设计到底实用性几何,现在距离他自己承诺的发布时间也没多久。
总不能从零开始搞流水线吧?
李颜表示为什么不能?
他参考了各类自动化机械公司的模板化产品,从里边挑选组合,最终需要定制与修改的内容并不多。
而且他并不准备整套流程都靠自己的流水线,而是“拼”到黄展的工厂里。
他直接把手机生产的流程一切三,自己这边开头,送到黄展那边补充,再回来未来科技收尾。
就这么硬生生接上了。
这其中到底要思考多少复杂的东西,黄展是不敢想的。
周扬团队里那些搞机械的员工,非常好奇李颜如何在购买模板化的流水模块同时实现细节工艺的自动化,这俩听起来就非常相悖。
李颜表示买回来自己写程序就行了。
黄展看着这群目瞪口呆的年轻人,心里突然涌起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他看别人被李颜震撼得无以复加,竟然有一种“对就是这样”的爽感。
相比之下,什么搞定卫德地图客户端研发,什么手势操作的成功实现,都算不得太了不起的事。
在李颜可怕的实操能力表现下,连惊人点子的光芒都显得不那么闪耀了。
倒也正常,能力的强大是当下就能看出来的,想法的突出与先进,往往还需要时代的加持。
随着李颜神奇事迹逐渐在公司内部流传,他的威望也在不断攀升。
对他心服口服的人越来越多——能力越强反而越服气,公司里目前最有反骨仔气质的,都是那批作为中等管理层的中年人。
手上功夫比不了,满脑子想着用经验压人。
可惜李颜完全不吃这一套,他们的上级唯李颜马首是瞻,下属又对李颜心服口服,所以他们也只能乖乖干活。
李颜还跟汪紫温欣交流过,认为自己还是太保守,才需要招这么一批所谓有管理经验的老油条,实际上目前为止贡献值非常低。
不过汪紫劝道:“管理工作总是看不见的,而且有些工作在八小时以外,在公司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