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靠水吃水!

不过斗鲳依然算得上是渔获中的上品,而在常见的七八种鲳鱼中更是首屈一指。

而高耀晋之所以有深刻印象,因为他在后世就吃过斗鲳,还是母亲过生日才忍痛购买的!斤把重的一条就花了他二百大洋呢!

所以这种不亲民的价格不是他能消费得起的,一年都吃不了二三回。

而现在这些斗鲳呢?却是任他予取予求,并且最小的都有三四斤,最大的一条估计都有六七斤重!比锅盖还要大!这样的个头,不说在后世已经根本看不到,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啊!

甚至高耀晋还看到几条斗鲳的鱼鳍还在颤动时,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样的新鲜程度,和后世那种出海后清一色经过冷库洗礼,超市里还要经过冰块保鲜的冰斗鲳完全不同。

“二位有心了,这筐鲳鱼多少钱?”既然是这么好的海鲜,高耀晋也就笑纳了,不过他的原则是东西收下,价钱照付,不占他们便宜。

不料两个渔民听了之后却是连连摆手:“这些鱼不要钱!官爷你之前给的房租就大大有富余了!这是小人们看见今天打到的鱼不错,送来给官爷尝个鲜的。”

“不行——”高耀晋却是摆摆手道:“一码归一码,你给我鱼了,我就得付钱,并且大家相处久了你们就知道,我不是那种白吃白拿的主,所以我再问一下,这些鱼多少钱?”“啊!”看见高耀晋是真心实意想付钱,这二个渔民心里不安,又有些窃喜的同时,就连忙道:“那就给八十文钱吧——”

“什么?只要八十文?”等到他们报出这个价格之后,高耀晋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因为这个价格也太低了吧!要知道这么一筐大斗鲳,最少都有四十斤重!而现在这个价格,等于一斤斗鲳只卖二文钱!

可是这怎么可能?就算这是他们直接捕捞的,没有经过鱼贩子转手,可也不能便宜到这个程度吧……

例如高耀晋呆在沈阳的时候,也吃过鱼,而滋味还比不上这个的鲢鱼或者鲤鱼,才二斤多一条的,一斤都要卖十二三文的,所以现在这个价格……

见了高耀晋吃惊的样子,其中一个渔民就是脸色一黯,叹息道:“官爷你不是打鱼人,所以不清楚里面的门道,这已经是现在的行价了!”

“不要说是在这里,就算是拿到对岸的登州、莱州、乃至更远的津门等沿海各地,都是这个价!甚至这要是当天渔货上的多,连这个价都卖不上!”

经过他们的解释,高耀晋这才明白,原来在这个时代,虽然渔业资源异常丰富,出海随便兜上一圈就有不错的收成,可是渔民依然享受不到这种资源丰富的红利,反而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

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卖鱼难!或者说保鲜手段的匮乏,限制了鱼价!

举例来说你今天运气不错,捕到了一船鱼,也最多在刚刚上岸的时候,能卖出六文七文,乃至是二十文的高价都能卖!

可是那个时间非常短暂,一般也就是小半天时间。并且大家知道你存不住,很快要跌价,所以也少有人会买(相对来说河鱼可以养在水里,存活时间能长一些)。

所以常态就是……在剩下的大半天时间里二文钱一斤贱卖才是常态!并且你还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卖掉!

不然的话放到第二天就已经不新鲜了!半臭不臭的你卖二文钱的割肉价都没人要了!

而要是再拖到第三天的话,那不好意思,送给别人都不要,甚至连猪都不吃,只能作为肥田的肥料使用了。

所以说这个海鱼的价格,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海鱼,价格一直在地板上摩擦啊!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的保鲜手段!什么全链冷冻,乃至冷库,冷柜,冰块保鲜,活鱼充氧运输,统统没有!

所以从鱼捕捞出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走向变质,要抓紧时间卖掉,不然的话就要烂在手里了。所以这种难以保鲜的特性,决定了你就算打到鱼,也必须赶紧三瓜两枣的贱卖掉,不然就得扔了。

(甚至高耀晋还知道,在后世七十年代,都发生过整船的带鱼因为卖鱼难,只能倒在田里肥田的事情,更别说现在了)。

并且这种卖鱼难,不仅仅是打鱼人的悲哀,也是有吃鱼需求的老百姓的悲哀。

例如保鲜时间这么短,住在沿海三十里内的百姓还能吃到海鱼(这是渔民挑着鱼担紧赶慢赶,能够保持新鲜的极限距离了)。

而超过三十里,你就别想吃到新鲜的海鱼了!就算皇帝老子都不行!甚至连咸鱼干都吃不到!可谓相当的无奈啊!

(作为历史研究生的高耀晋,知道明代基本没有咸鱼干这个产品,而是要再过几十年后,到了清朝才能出现、普及的)所以等到高耀晋弄明白原因,就只能摇头感叹了……怪不得只能低价贱卖了!这就是技术手段落后,导致的极大悲哀啊!

只是在弄明白了这些之后,以高耀晋的聪慧,瞬间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那就是做咸鱼干!

做咸鱼干只需要两种原料——海鱼和盐巴,这对高耀晋来说毫无问题。

可是只要做成的话,那个意义可不小——那是既能解决渔民卖鱼难的问题,还能解决百姓吃鱼难的问题。

因为从原来超过二天就要臭掉的鲜鱼,制成了可以存放几个月的咸鱼干后,就没有销售时间和销售距离的限制了,你卖到千里之外都行!

并且尤为重要的是,这其中还蕴含着巨大的政治意义!在这个小冰河时期已经到来,粮食危机即将愈演愈烈的年代,海洋资源却是不受影响的,并且还非常富足。所以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从原来只能扔掉的东西,转化为可以入口的食粮!这对民生的利处……还是利国利民、利己利人的那种。

因为高耀晋看过一份资料,在清朝时代,咸鱼干每年都可以为全国增加数百万吨优质蛋白质的供应,换言之就等于增产三千万石粮食!凭空多了一千万亩良田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