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造一个黄县!

“哦,有了这么多渔民,每天日产量如何?”

“日产量那可就厉害了!”说到这个老金连胡子都翘了起来,兴奋地连道:“就说昨天吧,都打到了二万五千斤鱼!那个几百斤的零头还没算!”“而最多的一天都能打到三万斤鱼!平均下来也有二万七八千斤的!已经是开埠以来最好水平啊!”

“能有这么多吗?那还真的不错!”听到居然都发展到这种规模了,高耀晋惊讶之外,还是很开心的。

记得二个月前过来的时候,老金统计出来的数据还连这个一半都不到。

并且那时岛上渔民也已经不少了,都有148人,可平均日产量只是在九千斤上下晃荡,偶尔突破万斤大关就算很好的了!

可是现在呢?这就是良性发展!良性循环了!

并且打到这么多鱼,就算每斤鱼高耀晋只赚个七文钱的超低利润,合计每天都要赚到近二百两银子。

虽然他执行的是让利于民的政策,但是基数大了之后,同样不无小补。

甚至高耀晋知道,这还只是算了岛上的经济账,如果要算一算对当地民生的帮助……那就更加令人振奋了!

以现在每天平均捕鱼二万七千斤计算,一个月最少能产出八十万斤鲜鱼!一年则能产出整整九百四十万斤!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这个时代一头猪的出栏标准是一百斤的话,等于凭空产出了九十四万头大猪啊!

而如果换算成粮食的话,以最少一比一换算,都能约等于整整五万石粮米的产出!

而现在一个县的良田产出一年才有多少?以对岸的黄县为例,估计也就是4万石的样子,这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可是现在呢?小小一个大长山岛,面积连黄县的二十分之一还不到,产出竟然比整个黄县还要多?还是凭空净产出?不需要任何田地和口粮消耗的?

甚至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投入和净投入的关系,以一个成年男子为例,假如他每天要吃到一斤的粮食,才能维持不死,那这一斤粮食只是起到了一个维持体能的基本作用。

而如果再增加二两粮食的话,超过了这个临界点,那么他的体能就会充裕很多,会有力气去做其他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二两粮食的意义还要远远超过了一斤粮食,起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而现在也是同样的道理,看似只有增加了一个黄县的粮食总产量,却能起到一个极大的作用!

乃至都能有效改善整个登州府下属一州七县的粮食供应!所以这对当地民生的帮助……甚至不客气的说,和原本历史相比,现在整个黄县乃至整个登州府,至今没有爆发民乱,没有难民因为吃不饱肚子而流寇四起!

白莲教没有肆虐,开始攻打县城,祸乱四方,就是这个原因啊!

小小一片咸鱼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所以听了老金的汇报后,高耀晋还是很满意的,就是笑着道:“老金你做的很好,希望你能保持下去——”

“甚至本官在此许诺!只要你干得好,日后保你一个官身,让你来个鱼跃龙门又有何难!”

而这话一出,老金更是感激涕零!就差跪下磕头谢恩了!

毕竟对他来说,哪怕作为这几百渔民的代言人,手中有些隐性权力,可实质上还是低人一等的泥腿子!还是臭打鱼的!被人看不起。

可要是有了官身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个最小的九品芝麻官,那也是官啊!出来就能代表官府!那就是成了人上人呀!

“大人放心!小老儿一定会为您看好这片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金就是激动地表示道。

这样在打鱼堡走了一遍,把事情都安排好之后,接着高耀晋看看时间还早,就准备去大盐场一看……

作为咸鱼干产业的核心机密,精制白盐这种大长山岛独有的工艺,那里还是很重要的。

虽然对于大盐场那边,自从成功生产出精制白盐开始,他就安排了几名可靠地军户日夜看守,如今又让情报司的人加以关注。

不过像这么重要的东西,乃至称得上是战略物资的,多加点关注是不会错的。

可正当高耀晋带领手下亲卫,正准备前往的时候,忽然就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惊呼!然后他再扭头一看,就看见一干渔民都是盯着不远处的海面——因为那里居然闯来了一条大船!还是一艘标准的规制官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条船足足有二十几米长!船上除了插着水师的日月旗之外,还另外插着广宁巡抚府的大旗!

并且此时向着码头驶来的时候那更是横冲直撞!毫无顾忌的那种——并不在意被他碰到的那些小渔船是否会出事!

“我去!这又是来的哪路神仙?”高耀晋见了就是眉头微微一皱。

并且更让高耀晋感觉有些不对劲的是,从船头插的那面广宁巡抚府的大旗来看,这明显是从广宁镇城而来!还是奉了上命而来!

可既然是奉了上命而来,他忝为本地地主,却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这感觉有些奇怪呢!

并且他还敏锐的从这条官船旁若无人靠岸的举动上,感觉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杀气!

仿佛在预示着,接下来就会有对他不利的事情将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