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有了无数次的深刻反思,有了无数后世贤达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高耀晋对于此战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
“督臣、诸位将军请看——”高耀晋整理了一番思绪,就开始讲解了。
并且他第一个就用手点向了辽河下游三岔河那一段——因为这里就是他‘判断’老奴此次发动的广宁之战,第一个突破口。
而这个判断还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在场的这些将帅们找到战场核心位置。
因为广宁从整个辽东来说只是偏安一隅,其实面积相当不小。其在当年的辽镇全盛时期,都是辽东唯二的二大镇城之一。
而在辽阳镇城覆灭的后辽东时代,作为一支独苗,更是成为我军在辽东的最后一个军政中心……
作为明军地方上最高级别的都指挥使司一级指挥机构,控制下面一百多个各级军堡,下辖作战明军十五万。
所以广宁看似只是一个镇城,实则控制地盘相当不小!最少能等于关内三到四个县的面积。
所以这么大的地域,正确判断老奴的进攻方向非常重要。
当然这个估计连老奴本人都还没最终确定的进攻路线,对高耀晋来说已经不是秘密。
因为整个广宁战役的脉络走向,包括整个起点和终点都在他脑子里装着呢!
当然高耀晋虽然点出了三岔河那一段,却只是一晃而过,并没有多费口舌。
这一点包括在座的这些大将们也都一致赞同。
因为谁都知道,三岔河沿岸那一段虽然号称是第一道防线,但也只是号称而已!
不说那里并没有修建任何可供坚守的军堡,甚至等到寒冬腊月一到,整个三岔河都冻的像一个硬邦邦的冰坨子了,到那时连所谓的半渡而击都做不到。
所以那里安排的明军唯一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大号岗哨的作用罢了。
并且历史上也是这样的,等到老奴发动冬季攻势,五万步骑踏着坚冰横渡三岔河时,那些防河官兵见势不妙,干脆打都没打,直接掉头逃跑了。
所以接着高耀晋就直接前推了二十里,手指点在了关键的第二道防线上——特别是以西平堡为首的军堡上。
作为中坚力量存在的这第二道防线,虽然是由八座大型军堡组成,但是因为西平堡的位置最为靠前,兵力又相对薄弱,所以就成了老奴当仁不二的突破口。
当然也正是由此,历史上著名的广宁惨败!十五万明军参与的大战中,这里是明军此战中唯一的闪光点!是唯一可歌可泣的地方!
小小一座西平堡,再加上可怜的三千守军,却打得老奴一日三惊!重挫老奴兵锋!乃至老奴猛攻了二天二夜都无法拿下!不得寸进!
乃至打到最后老奴都生了火气,派出他麾下最精锐的两黄旗奴兵,还每次都以千人作为集团的大规模集团冲锋……
还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集团冲锋,一个集团败了再换一个集团顶上去的那种!
并且要注意,这种冲锋还是老奴亲自指挥的!是笼罩在老奴这个后金国主‘御驾亲征’的光环下的!
可就算这样,从早打到晚,从晚打到早,两黄旗精锐都当场战死二三千人之多!至于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都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了——依然敲不碎西平堡这个硬核桃!一代名将的风范,尽显无疑。
只可惜最终因为双方兵力相差实在太过巨大,三千对五万,连十倍之敌都不止!这是个连强大作战意志都无法弥补的最大硬伤!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大到天差地别了!
西平堡这座英雄军堡,坚守二天二夜后,最终以失陷告终!三千守军全部战死!三千英灵气壮山河!
而罗老将军于最后时刻发出的那句——臣力竭矣!更是令人潸然泪下!乃至是振聋发聩的!
因为这是我汉人的民族精英、民族英烈所发出的不屈之音!乃至是所能发出的历史最强音!
这个声音必将永远回响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并激励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起!
并且高耀晋相信,这样的声音要是让祖大寿这种转进大师听见的话,都能当场羞愧死吧?
当然现在的话,此战还未打响!而改写的机会就在眼前。
所以高耀晋表情严肃的开始分析:“根据末将判断,老奴在大军渡过三岔河后,会选择西平堡突破!可问题是以我西平堡守军之兵力单薄,完全挡不住老奴的五万大军的!”
“无妨,不过是为国尽忠罢了——”
而围在一旁的老将罗一贯听了高耀晋这个分析,脸色却是依旧淡定如常!甚至那种镇定,连颌下花白的胡须都没有丝毫的抖动。
显然老将军作为当代名将,作为西平堡守将,主将、早就有了这个觉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老将军的一腔忠肝义胆,那是下官敬佩五内的!不过如果能在为国尽忠的同时,尽量保全这有用之躯,乃至再给予奴兵重创的话!那就更好了!”
高耀晋就是如此真心建议道。
毕竟他对老将军的操守那是一百个放心的!如果西平堡守将换成祖大寿之流,他都不会多说半个字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尽管去死!
不过现在嘛……他却要提出建言!他要以此战,作为改写这段屈辱历史的第一个切入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