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有所图谋的杜光庭!

毕竟岛上要开始大发展,要大展宏图,练出一支能够横扫鞑虏的无敌新军,光有钱财还不够,还要有相应的名分——而现在总算是来了呀。

“走,随我去迎接天使!”高耀晋立即开始招呼手下,并且他说的还是迎接天使。

因为他知道以归服堡大捷的军功斩获,绝对有资格直达天听!所以这次来的必定是天子圣旨!这和以往的兵部犒赏相比,那个分量可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更令人期待了!

甚至这对高耀晋来说都是第一次!要知道大明朝人口亿万,相应的当官人数都要过万的!甚至这个人数那种不入流的还不计算在内!

可这么多的官老爷,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当官一辈子,乃至到告老还乡,别说面见圣颜,连圣旨长啥样都没见过呢!所以他现在这样……

于是带着这样兴奋的心情,高耀晋出门后,不仅带上了一干亲卫,还让人叫来了一牛二狗这样的心腹(其中的一牛秦民屏,被他派去石砫县征兵去了,不在这里)。

此外还通知了一下女飞将和戚老将军,这样一干人等汇齐后,才浩浩荡荡的一起赶往码头区。

而赶到之后,果然就看见码头边来了两条很大的官船,还非常的气派。

因为这二条大船不仅带着兵部的标识,在插遍船身的小旗上更是带着显眼的皇家标识——清一色的明黄色!

此时在民间,虽然私底下明黄色大户人家也在用,可在这种正规场合,只有代表皇家来使才能使用的!不然就是逾越!要杀头的!

并且高耀晋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个细节,在船头插的小旗上还绣着一头五爪金龙——注意是五爪,不是四爪!因为这很重要!五爪是龙!四爪是蟒!(王爷出巡)

所以仔细辨认过后,高耀晋就知道,这种气派,这种规格,就表明来的是朝廷天使无疑了。

这时这二条官船已经靠岸很久了,等到看见高耀晋等人到来,这才从船上走下来一群人——并且前中后层次分明。

其中领头的是个身穿飞鱼服的太监,紧随其后的是兵部犒赏流程中常见的锦衣卫,而在最后面则是六个京营战士,只有圣旨下达才会出动,轻易不能得见。

“咦?怎么是太监来颁旨的?难道太监也能出宫了吗?东林党那么牛逼的阁老也不管?”跟着高耀晋一起过来的阿福,见了这副阵仗就是奇道。

阿福虽然是家生子,可他跟着高耀晋在沈阳城读书那会,还是很长了一番见识——

例如高耀晋读书时就曾对他说过,太监不得干政,不得出宫。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就立下的祖训——甚至为防止后人遗忘,还专门在太极殿里立下一块铁碑,亲笔书写以令世代流传。

毕竟作为从底层爬上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很清楚的,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迷惑君皇的,乃至干预国策。

所以朱元璋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早早就立下这样一条祖训!

所以一般来说有了这样的禁令,太监不要说出宫了,就算到了晚年七老八十干不动活了,也不会遣返回乡,而是只能进皇城内专门收容他们的机构养老送终的。

所以在明朝当太监,只要入了宫,这辈子都不能迈出紫禁城一步的!七宝太监那是特例!

可现在这样……

而高耀晋听了却只是示意他小声点,而并不感到意外的——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朱重八那都死了多久了!

更不要说当今的天子,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木匠,却完全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啊!皇帝上岗考试不合格!

甚至现在还只是太监出宫,随着朝中那位忠贤开始一步步得势,后面都会发展成朝中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帝!甚至都有人公然称之为“九千岁”了!

要知道当今的亲王,天子的亲兄弟都只能自称千岁的,连普天之主都只能称万岁的,可魏忠贤区区一个阉人,皇帝身边的弄臣却能公然自称为九千岁!其中的意味思之极恐!

所以说有这样一个糊涂皇帝,明太祖一个死人的禁令还有用吗?

甚至高耀晋知道,现在才是起步阶段,再过几年到了那位忠贤权势达到顶峰的时候,不要说派个太监出宫宣旨了,到那会太监代天巡狩,身怀尚方宝剑,代替天子下到各地监军都非常正常!

那些大字不识一个,平时只会在皇宫里打梆子、伺候娘娘们梳头的太监放到各地指挥军队作战,都会非常正常。

所以说现在才刚刚开始,不必大惊小怪。

不过还别说,或者说这个太监出宫前做过功课,知道此次的宣旨对象非同一般,是能让皇帝亲自下发旨意嘉勉的存在。

所以尽管这个太监年纪轻轻,并且能出来宣旨,估计在皇宫里都是得势的存在,毕竟那身飞鱼服可不是什么太监都能穿的!

可在看见高耀晋之后,这个太监还是非常客气,不敢拿大。

当然宣读圣旨那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可不能在码头边直接宣旨,草草了事的。

并且这个太监还姓魏!叫魏良栋!是如今已经做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魏忠贤的亲侄子!

而且皇宫太监千千万,却偏偏派他过来,是带着某种目的前来……所以就更加不急了。

于是最后双方见面后,就在高耀晋的陪伴下,一众人等浩浩荡荡的一路来到了军事堡,进了百户官厅,又备上了香案供品,净面洗手后,这才开始正式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