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山岛这座辽南海岸方圆百里唯一的一处明军据点,唯一的一处火炬照亮黑暗;火炬驱散黑暗的地方,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希望!
可这要是把他们拒之门外的话,无情的拒绝这些辽民,那他们该有多么绝望呢?
所以高耀晋不会简单的把他们一推了之,而是会对他们负责——
并且换成是其他明军将领的话,受视野所限,就算想帮助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高德地图,或者上网搜索的。
而高耀晋则不同,他这个历史学高材生,他的全局视野能给他带来极大地帮助,所以可以找到很多安置这些辽民的地方,并且还是非常合适的地方。
例如可以把他们运往对岸的黄县;威海等地安置,因为哪些地方地处冲要,历来需要防倭防寇,所以沿海岸线一带设立了不少卫所,只可惜历经百年变迁,军屯废弛,到处都是荒废的屯田。可那些荒废之地,对这些逃难的辽民来说却是一处上好的安身之所。
只要给他们一笔启动资金,度过开头三个月的艰难时期,后期再降低一些田赋,不要那么高的可怕,相信以这些辽民的坚韧,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可以找到一条活路。
并且这样施以恩情;就近安置还有一个好处,等以后大长山岛缓过劲来,这些都是潜在的兵源!最忠心的兵源——因为对他们来说,高耀晋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至于黄县等地会不会拒收,例如主客矛盾什么的,相信以他和登莱巡抚袁可立的良好关系,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黄县等地唯一所虑的问题就是屯田不够,就算那一片屯田不少,屯田数量都有几万亩,安置个近万辽民不在话下。
可问题是在老奴近似攻陷了辽东全境,以攻陷类似大明一个行省的面积,原本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五百万辽民不堪忍受其暴政——
1剃发、2圈地(看中你的土地就能夺走)、3占房、4杀儒、5投充(就是各种强迫卖身为奴)、6捕逃!至于后期的什么杀无粮人等骚操作,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忍无可忍之下,大量辽民纷纷逃难入关,到了此时已经演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乃至情况之严重,连当时的首辅叶向高都注意到了,并且派人统计出一个数据……
从老奴反叛,直到现在为止,逃入关内的辽民都近乎百万之巨!这么多难民蜂拥入关,如何安置?如何谋生?会不会挤压关内原住民的利益?所以都引发了无数问题!
老奴他是方便了,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可其背后却是无数汉人百姓的血泪哀嚎!所以仅以辽南这一带来说,逃到高耀晋这边的还只是一个缩影。
不过这些辽民还算幸运的,因为他们遇见了高耀晋,所以也有办法——那就是把他们运往更远一些的天津一带拓荒。
因为高耀晋曾在一本史料上清楚地看到过一条消息——知道此时的天津、静海、兴济等地,虽有沃野万顷,因为害怕哪天奴兵从海上打过来,却无人耕种。
甚至抛荒问题之严重,当时的天津知府曾向朝廷上书,表示宜招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
只可惜说起来容易,需要执行的话却需要大量财力支撑,彼时的朝廷无力支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以高耀晋的高端会所打天下!一头对虾到处爬!
所以他现在不缺银子,唯独缺的粮食,所以他完全可以以此办理——并且还是一举两得,及解决了无数辽民的出路问题,也解决了他自身的问题。“少爷英明!”而阿福听了都是眼睛闪亮的!感觉果然是他无所不能的少爷啊——办法就是多!甚至还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因为客观的说,虽然现在的他,听见有辽民抱着木头上岛的消息就怕,可要是冷血的拒绝,看这些同胞手足去死,那也心肠没这么硬,他无法做到。而现在就最好了——皆大欢喜。
并且像这样做好了节流,岛上的人口稳定了下来,不再不可控,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而高耀晋见了他的模样就是微微一笑,要解决粮食问题,节流只是一部分,而接下来高耀晋要做的,就是开源——或者说还要深挖长山渔场;乃至整个长山群岛的潜力。
高耀晋就是问道:“阿福,如今岛上日产鲜鱼多少?”
“这个我非常清楚——现在岛上有六百三十一个渔民,五百七十条打鱼船,因为少爷你给的价钱好,所以基本是每天都出海的,日产量嘛大概在五万斤,如果遇到大小潮的话产量还能增加一点。”
“只不过少爷,现在打到的海鱼虽多,自己吃的却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制成咸鱼干后,运往对岸的山东各府销售掉了,自己吃的连一半的一半都没有。”
毕竟这也可以理解,海鱼再好吃,海鲜再美味,天天吃;顿顿吃也就那样了,或者说能天天当饭吃还吃不腻的,只有大米饭!其他什么都不行。
“那不行,要加大吃鱼比例!并且还要坚持一段时间!”高耀晋听了就是一皱眉,当然他知道,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亲自出场了!
所以高耀晋就道:“传令下去,从今天开始本官一天三顿中,就有两顿要吃鱼了!还是纯吃鱼,不配米饭的那种!本官要以身作则!”
“不过阿福你给我记一下——尽量弄些刺少的鱼哈,另外多换换花样,像什么鲍鱼;鲳鱼;大黄鱼;大对虾;大海蟹这些我都不忌,轮着上就可以了。”
“行,少爷我记住了——”阿福听了就是点点头,虽然他有点心疼少爷,但是感觉似乎这样也不错呀!海鲜吃到饱!哈哈。这样他和少爷一起吃饭的时候,也有口福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政策只要执行,那他就可以大大松一口气了。
阿福稍稍心算了一下,已经笑道:“少爷,现在岛上民众吃鱼也就是在吃饭中占比百分之六七的样子,也就是三到四天吃一次鱼,现在不要多,只要能提高到每天吃一顿鱼,那个粮食就能维持一个月了。”
嗯,虽然时间延长了些,可只有一个月的话,那还不不够啊,撑不到辽南四卫秋收的时候。
并且同样的道理,如今岛上的屯田虽然已经不少,联合其他四座岛屿都开垦出最少上万亩屯田了,并且都种了米麦等粮食作物,用了鸟粪肥田后,长势也很不错。
可既然秋收还有二个月的,暂时还是指望不上。
不过没关系,高耀晋可不是一棵树上吊死的人,他还有其他的补充。
于是高耀晋就问道:“阿福我记得之前咱有养鸭子,是之前四户,后来又有六户,一共是十户不愿意服兵役的辽民民户,为了惩罚他们,把他们派往周边几个荒岛上养鸭子。”
“而给他们定的指标是——每户人家养两千只鸭苗,鸭子养成后则要每天上交一千个鸭蛋,多余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收入,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