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御旨赐婚!

第二百三十章 御旨赐婚!

然后高耀晋到了之后一看——果然来了一条官船,并且这条船上插遍了用于标识身份的旗!牌!纱灯等物,至于船首处,更是一面显眼的兵部日月旗高高飘扬,显示出赫然不同的身份。

而看见高耀晋率人赶到,就从船上下来了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个文官,五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大红色的云雁补服,身后则是跟着一排六个锦衣卫番子,由一个锦衣卫总旗率领。

所谓文官五品是白鹇,四品才是云雁,所以高耀晋知道,这一位应该是个正四品文官,以大明文贵武贱的传统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个一方大员了——

犹记得上次朝廷派人前来封赏,也只是派了一个六品文官,而现在却足足提升了二个品级,可见对他的重视。

并且此人还非常客气,见了此人后,高耀晋按照惯例就准备向他行礼:“末将拜见上使!”

以高耀晋现在的正四品守备之职,他和对方品级是相同的,更不要说加封之后了,但是大明文贵武贱,三百年来养成的习惯还是需要照顾一下的。

不料这个文官却非常客气!高耀晋才刚刚有所动作,这位就已经连忙伸手扶住了他!

脸上还带着笑,异常亲热的道:“小高大人不必如此!你在辽东屡立战功,这次更是立下不世大捷,大涨我民心士气!所以连赵某这样常年呆在京师的人,都能听到你的大名!如此当世俊彦,岂敢受你一拜!”

毕竟像他这样能爬到这种高位的,都不是傻子,要知道他的顶头上司崔呈秀,出京的时候就悄悄关照过他(崔呈秀已经投靠了阉党,所以魏忠贤已经早早向他打了招呼)所以这位文官如此罕见的放下身段后,接着就示意高耀晋可以去正规地点颁布圣旨了。

而高耀晋听了就是一笑,犹记得上次颁布嘉奖令,还没有这么隆重,只是在码头处颁的嘉奖令而已,不过现在嘛…�6�8…�6�8

既然这样,高耀晋就带着一行人,来到了守备官厅,并准备香案之后,这位赵文官就从身上取出了二份东西——一份是兵部的公文,一份是小皇帝颁发的圣旨。

接着这位赵文官清了清嗓子,先念起了兵部的公文:“今有兵部武选司原长山卫卫指挥同知,正四品守备高耀晋,恪尽职守!有大功于国!”

“着升实授两级!晋升为正三品参将!并特开长山镇,授长山镇参将之衔(以长山镇总兵体统行事),望该员不负国恩,继续尽心戮力,不负委任!”

也就是现在的长山镇虽然是新设,却没有总兵官坐镇,换言之高耀晋就是这里的老大。

至于为什么不是一步到位,直接加封为总兵之职,一来是受到祖制所限,立下再大的功劳,一次也只能连升三级,还是二级实授,一级署职,不能再多了。

至于另一个原因就是,年纪轻轻才二十出头,就升**兵,做到武将的顶峰,也太惊世骇俗了点。

二来这也是御下之道,留有一些余地,免得以后高耀晋再次立功后,赏无可赏,反而不美。

而这位赵文官念完这份兵部的公文后,稍稍顿了顿,这才举起小皇帝颁发的圣旨,并用羡慕的眼神深深看了高耀晋一眼后,才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今国事艰难,吏治民艰,幸有兵部武选司原长山卫卫指挥同知高耀晋,忠心报国,以守备之位却屡立战功!堪称国之栋梁!”“朕心甚悦,特授以昭武将军,加金银令箭,并赐以黄金百两,布千匹,另曰卿能抚定辽东之日,朕又何吝通侯之路哉?钦此。”

好么,对于第一个晋升高耀晋有心理准备,可听见这个封赏后,连已有准备的他都呆了一呆,因为这个封赏太破格了。

金银令箭先不去说他,那是很多坐镇一方的总兵都没有的恩宠,一般都是武经略才有!基本上有了这个金银令箭,就可以关键时刻便宜行事。

例如金银令箭关键时可凭这个当场斩杀大将,先斩后奏,而不需要走先上报朝廷那套流程,另外关键时刻还可以紧急调动其他军队。

至于那个昭武将军的封赏,就更了不得了…�6�8…�6�8要知道他这次被封赏为正三品,按照惯例,是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最后才加授昭武将军。

也就是说在大明做官,不论文官武将,只要当上几年没什么大错,就可按照品级获得这样的“散阶”(类似于后世的荣誉顾问,当然这里的品级更清晰)

至于能不能当上,以每三年一次的军政考选成绩作为标准,并且只要当上,每一级散阶对应的俸禄都不一样。

只是高耀晋很清楚,就算再怎么样,正三品武将的散阶一开始是初授昭勇将军,干上三年表现不错再升授昭毅将军,再过三年表现好的才能加授昭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