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的身家并不厚,他能在刘一刀的财产被公置处理的时候拿到大头,早年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便利。
这人是走商出身。
所谓走商,其实就是背篼货郎,这在二三十年前是乡镇人们主要的小商品交易形式。
走商背个背篓走街串巷,上山下乡,背篓里装着一些人们常用的小商品,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东西换。
关山月靠着走商,行迹遍及东山县大大小小的乡镇,地界儿熟人面儿广,在东山县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名气极大。
这人不止名气大,民声还好。
有人说,时间若往前挪个千儿八百年,关山月必定能得个及时雨一类的称呼,俗称豪侠。
伴随着武道昌盛,蜀川腹地袍哥文化盛行,关山月年轻时候就是响当当的袍哥,为人仗义,出手阔绰,所以不论官面还是民面,结实了大批的人脉。
随着后来生意慢慢做大以后,早年结下的这些人脉就体现出了用处。
刘一刀刚刚事发潜逃的时候,有关部门清算其财产,一开始无人敢于接手,毕竟刘一刀是逃而不是亡,都担心接手他的财产会遭到报复。
有关部门的领导思来想去,只好找到关山月,希望他能够出手,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于是,关山月牵头,组织了一批老实做生意的商人,合伙从有关部门手中吃下了刘一刀的武馆以及周边房产,合伙打造了现在的综合性购物商城。
来之前,李庸让刘青江出面打听了关山月的详细信息,然后才让刘青江打电约了他。
“唉哟,电话里我就说,给我去小司山或者二龙山拜会李总的,怎么好叫李总亲自到我这儿来。您可别嫌弃,我这儿肯定比不上您那儿的阔绰。”
“我那儿可也不阔绰,乡下能有什么好地儿?”
李庸在观察关山月,虽然年过五十,却依旧没有发福,身板儿挺正,穿着一身灰色唐装,脚蹬一双千层底的黑色布鞋,手里头挂着一串檀木珠子,确实有一身的江湖习气,不过为人却不倨傲。
“李总可真会开玩笑,您那儿是乡下不假,可那不是龙盘虎踞之地么,盘了李总您这么一条大龙,那就是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