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电影里的人物动不动跌到悬崖底下,就发现武功秘籍,练就盖世奇功,然后行侠仗义,匡扶天下。
生活在现实中,才知道那就是扯淡,哪有那么多的奇遇给你?
关山月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混袍哥?
说起来还不是向往那种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的主角生活,所以打小他就喜欢舞蹈弄棒,侍弄拳脚,乱七八糟的拳架子练了一堆又一堆,却不过都是花架子,还不如他在街头巷尾打架磨炼出来的招式好使。
可和普通人干仗再厉害,在真正的武者面前,依旧连个屁都不是。
关山月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这个存在武道的世界,只有真正地成为武道中人,才算是迈入向往的那种生活的第一步。
所以养成急公好义的性格,实际上也是逼不得已,关山月想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上一个武者,万一不经意把人得罪了,小命什么的都是小事,断了他踏入武道的前途才是大损失。
事实上,关山月一辈子不管是被动遇到的,还是主动遇到的武者,确实不在少数。
可惜从来没有一个拿正眼瞧他,哪怕是他再怎么诚心,也从来没有一个武者愿意带他入门,给他传承。
好比刘一刀,贵为武道宗师,曾经在东山县开的武馆一刀堂赫赫有名,最辉煌的时候弟子数百上千,可是这其中得他传承的有吗?
一个没有。
哪怕是他名气最大的那几个弟子,也不过是教了他们一些拳术,让他们在普通人世界的格斗界混了点名气而已。
武者,不论是世家的,还是宗门的,抑或者是小门小户的,无不是把传承看得极重,轻易根本不可能传授给外人。
正因为这一辈子见到的武者多,关山月才渐渐摸清了大多数武者的脾性。
武者把传承看得重,与此同时,却也不会轻易在普通人跟前胡乱许诺。
关山月站起身,郑重地在李庸面前执了一个弟子礼,然后恭敬地说道:“李总,大恩不言谢,且等事成之后,我在为您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