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年长的人出题,“不如就以夏日蝉鸣为题,檀香燃尽便停笔,前排的十个观众作为评委投票,胜出者可以到旁边的展柜换取一件喜欢的小玩意。”
奖品不算出彩,但也很有意义,两人表示没问题。
活动现场的人帮忙点燃檀香,作画开始。
傅黎也被拉着凑热闹。
她其实不想来,但架不住王太太的热情。
算了,看看也不会怎么样,也不知道一年过去了,周婧谣的技艺有没有退步。
檀香燃得很快,周婧谣和另一位女生专心作画,没注意前排走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周婧谣率先放下毛笔,几分钟后,旁边的人也停下手里的动作。
同样的题目,两人的风格与想法截然不同。
周婧谣的画工确实很出彩,立意却不如旁边的女生。
她们一个侧重画蝉,一个则更看重夏日的景,蝉只是点缀。
傅黎有些可惜的摇了摇头。
技艺没退步,但思想太局限了,灵性全无,就连画卷都透着一股应付工作的死板。
王太太其实不太懂画,她低声道:“这个周什么画得真漂亮,但总觉得没有旁边的那副吸引人,好奇怪……你比较懂行,跟我说说。”
她只能说出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傅黎往人群中退了一步,正好靠近老者。
她也同样低声道:“画是给人看的,没有什么懂不懂行的说法,直观的感受更能反应这幅画的价值,你的评价很中肯。”
王太太似懂非懂的眨巴圆溜溜的眼睛,“这样吗?那你的意思是,就算一窍不通也能对这些作品发表意见?”
“当然了,那些卖出去的作品也不全是卖给懂行的人啊,你看到一个东西,心里想的什么大胆说就是了,美好的东西都有共通性,一眼就能惊艳所有人。”
傅黎这么说又怕她听不懂,于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都看过的清明上河图,你就算不知道它的文学造诣,也能直观的觉得这是一件令人震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