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内里使用的火药配方,子龙曾听工匠说过,不过是一硫二硝三木炭而已,并非什么秘而不传的要诀。
在白起帮助下,子龙很快收集好这些材料。
按比例混合后塞入竹筒之中压实,取火引燃,轰然暴鸣声中,竹筒炸得四分五裂。
爆竹的做法,子龙迅速就将其掌握。
继而,在爆竹基础上,子龙继续改进。
选择细长的竹筒以绳索扎紧,上方改成尖锥状,底部留下小口用于喷出焰火。
经过三五日不断调整,一枚与明朝火箭极为相似的火器,被子龙制了出来。
引燃之后,火箭腾空而起,一路飞到上百丈高空,才轰然炸开,化为灰烬。
火箭算是成了。
可远隔十余里,就算在夜里引燃,这点火光恐怕也难以让人看到。
子龙设想的乃是烟花。
烟花则是在鞭炮的火药之中,混入各种亮珠,因而产生各种绮丽绚烂的明亮光彩。
子龙倒没有详细了解过亮珠是什么东西。
不过这也难不倒子龙。
身边能接触到的各种东西,一一试下便是。
调味的盐粒、青铜器上的铜锈、锅底的黑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材料,都一一被子龙尝试混入。
盐粒的火光是明亮的黄色,铜锈的火光是幽幽的绿色,锅灰的火光则是神秘莫测的紫色......
最终,子龙选定了盐粒。
在白起的协助下,挑了一天夜里,白起跑到咸阳城外,隔着数里引燃烟花。
烟花腾空而起,在高空散作绚烂的明黄色光雨,纷纷而下。
这一夜,整个咸阳城中人心惶惶。
除了子龙,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烟花算是成了!
子龙大大松了口气。
不过对于白起的好奇询问,子龙是三缄其口。
绝不告知这是什么,对其中的材料配比更是讳莫如深。
火药要到唐朝才会被炼丹的道士发明出来,到两宋,才开始应用在军事上。
一直到明朝,火器才臻至大成。
子龙可不想误传出去,严重干扰历史的发展进程。
那样对自身的反噬太大了。
况且,火器提前出现的话,是福是祸,子龙也看不清楚。
白起问了几次,见子龙不肯透露半点,以为这是神秘莫测的方术,便没再继续纠缠。
此事就此作罢。
子龙则又抽空做了几个同样长短的小摆锤,试过摆动时间一致无二,便携着二物去向嬴驷报喜。
第一个难题,算是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