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可知道,在我大明的南部海域,广东、福建二省的东南方,有一处海岛,名曰小琉球。”
小琉球?
对这个名字,百官勋贵有的听过,有的没听过。
听过的普遍年纪都不小了,年轻的几乎都是一脸茫然。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在此岛设立澎湖巡检司,对小琉球实行监督管制。”
朱瞻基认真说道:“在小琉球岛上,有着自唐宋以来,便迁居于此的汉民百姓,他们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土人结合通婚,后代早已不知凡几。”
“整个小琉球岛的西南部,有着大片的平原,那里的气候湿热多雨,很适合开垦耕种水稻。而在岛屿的北部、东北部虽然有大片山区,但这里山林丛生,以樟木林为多。”
“这樟木林可用于提炼樟脑,而樟脑是一种特殊的外域香料。昔年郑和从南洋带回来的朝贡货物里,就有这樟脑。”
“只要收复小琉球,岛屿的西南可以耕种水稻,发展农桑,而东北部则可以砍伐樟木林,用于提炼樟脑作为香料。”
总之一句话,横竖都有得赚!
这时候,倒是礼部尚书吕震急忙开口说道:“太子殿下不可,小琉球虽然在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曾在其间设立澎湖巡检司,但澎湖巡检司早在洪武十七年,便已被撤销。”
“而且,太祖所定《皇明祖训》也已将小琉球国列入十五不征之国,若我大明执意兴兵,此为不义之师也。”
作为大明的礼部尚书,吕震虽然个人品行不怎么样,而且特别喜欢进献祥瑞邀功,但不得不说,这家伙的能力确实不错。
这人最大的本事就在于,永乐朝一人身兼三部事,仍旧有精力,能强记,上朝奏事从不备份。
朱瞻基听到吕震的反驳,却也不急躁气恼,而是淡淡说道:“吕尚书,你既然提到了《皇明祖训》,那有关这十五不征之国,后面的几句话,可还记得?”
《皇明祖训》的后面几句话?
吕震闻言先是一怔,旋即瞬间脸色突变。
殿下其余通读《皇明祖训》的文臣,尽皆脸色异样的看着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