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难以追上

两京的官员,俱都跪倒在地,磕头哀求不断。甚至,连北京的那些官员,也开始哀求起来。

南京六部、三司等衙门,虽无实际大用,但却是发配、养老之地。

这里山清水秀,山高皇帝远。

在这里,既能继续尊享一切官职荣耀,又能远离朝堂是非,在此浑水摸鱼。

若真的撤了,对文武百官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那样的话,皇帝再发配官员,可能就会发配至岭南,西北边陲之地了。

所以,无论两京的官员,再如何不对付。在这个问题上,利益却是一致的。

在南京或安享晚年,或隐忍蛰伏一段时间,都是不错的。

总比发配到瘴气横行,万里之遥的岭南好。

“王卫,那些贫穷监生说,是你据理力争,保留了一些贫困监生的名额?”

“回禀陛下,不只是臣一个人的功劳。”国子监博士王卫,站将出来如实禀报道。

原来,南京国子监这些年,监生的数量一直都在膨胀。

这也不全是国子监的锅。

要知道南京六部,三司,都是闲散官职。除了俸禄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皇帝不疼,姥姥不爱的,扔在这里。他们要享受这江南的繁华,富贵。怎么办?

唯有卖国子监监生的名额这一途径。其实,自从仁宗当政时期,就开始了。

宣宗皇帝连年北征,国库空虚,所以对于南京这些官员的操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当他的便宜哥哥,大明战神朱祁镇做了皇帝之后。

因为南京镇守太监,极为的压榨,贪婪。

南京的文武没办法,只能进一步贩卖国子监的名额。

这才没几年,国子监的监生名额,就达到了近八万之巨。

可以想象,能够花钱买监生的名额的人,非富即贵。

要么是官员们的后代,要么豪绅世家子弟。他们通过科举很难出头,便想到了这个门路。

只要进入国子监三年之后,那么便能在吏部备案,等待遴选。

身份等同举人。

即可以和举人们一起参加北京的会试,也能直接做官。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最不缺的就是人脉,财富。如此一来,官职很容易就能得到?

整个国子监现存的,都有八万余人,可以想象南京的官员,到底贩卖了多少名额吧。

难怪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

难怪有时连北京的一些碌碌无为的官员,想调入南京来。

原来,这里的国子监就是一个聚宝盆。

可以为他们的富贵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张韬,朕终于知道你为何,一再上奏折,想让国子监的监生,充任缺额的官职了。”

“是不是这些官职,又可以卖上一大笔啊?”

在新皇帝的威严逼问下,那南京的吏部天官怎敢说谎。

啪的一声磕头,请罪不已。

事实正如皇帝所料,这百十名的缺额,只要补上之后。

就能为南京文武官员们,再添一二百万的财富收入。

这就是他们不遗余力,不断上奏,请求补缺的原因。

一般而言,历代皇帝都会尊重这些南京官员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