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打上门
吃过午饭,祝永祥也考虑得差不多了。
他吩咐老祝家的几个小伙子,挨个去生产队里请人。
第一个要请的,就是傀儡周隐。
这可是能独自一人干死一头野猪的大佬,只要他肯出马,那这一趟至少很安全。
其他几个,一半儿是能说会道的,还有一半儿是能抗能打的。
等人到齐了后,祝永祥便在严家院子里开了个小会。
“喜妹是咱祝家庄嫁出去的闺女,平日里没少这个叔,那个婶儿地叫咱们,过年的时候,哪家娃娃没吃过喜妹给的糖?”“现在喜妹没了,他老秦家欺负老李家是泥腿子,是乡下人,连最后一面都不给人亲爹娘见,私底下就把人埋了,把工作顶了,把抚恤金吞了!还把喜妹留下的一双儿女,锁在屋里,一天只给一顿饭。”
“你们瞅瞅这俩娃娃被糟践成啥样儿了?过年回来时还白白净净,知书懂礼,这才几个月没见,瘦得就跟逃荒的饥民似的!他老秦家,干的这叫人事儿?”
“咱们是喜妹的娘家人,咱要是不出面说道说道,他老秦家只会以为咱乡下人好欺负!”
“咱祝家庄的人,真的那么好欺负吗?”
被请来的人,一个个义愤填膺。
有人吼道:“不好欺负,打去秦家,给他们点儿颜色瞧瞧!”
祝永祥摆了摆手:“不能打,至少不能瞎打。”“他老秦家原本便瞧不上咱这些乡下人,咱直接打上门,岂不是坐实了乡下人不讲道理?”
“咱先跟他们讲道理,他们要是肯讲理,咱就跟他们好好掰扯掰扯,要是不讲理,呵呵,咱拿的锄头能刨地,也能刨得他们脑袋开花。”
祝永祥几句话便定好了基调:先礼后兵。
至于能不能不去?
这种问题还真没人问。
谁也没想过:这是他老李家的事儿,我为啥要去出这个头?
因为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今日老李家出事你不帮忙,他日你家有事谁来帮你?
这就是乡下人的处事哲学。
可别小看乡下人。
乡下人最是团结,还喜欢帮亲不帮理。
后世很多法律法规执行不下去,就是因为许多农村人又团结又不讲道理。
你要抓一个,后面来一群,全村老少齐上阵。
当然,团结是好的,但不讲理就不好了。
祝永祥做了一番动员后,才开始具体安排:
“咱明天凌晨三点出发,大概下午两点就能到县里。”
“那个时间点工厂正好准备上班,运气好说不定就能碰到厂里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