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七八天的学习,老祝家的娃娃们多少都有些收获。
除了一岁的祝孝珍和两岁的祝明怡之外。
就连四岁的祝明蕊和四岁的祝孝芬,都各自换到了一斤精白面。
不算祝明月自己的话,孩子当中识字最多的是她家老三祝明玉。
这才没几天,就认识六七十个字了,换到了足足六斤细粮。
为了避免妹妹骄傲,祝明月一口气默了一百多个字,换到了十五斤精白面。
来自长姐的关爱,就是这么不讲武德。
这一趟,小二房共换到了二十三斤细粮,老祝家换了七斤,隔壁李家李正芳换了两斤。
秦思远和秦暮云俩兄妹也想换。
祝明月回想了一下小学生字表,好家伙,两千多个字呢,再加上个秦暮云。两兄妹还不得一口气换走三百多斤粮食?
这已经是她目前粮食总产能的一半了。
下一批小麦只种了半亩,就算是高产作物,产出的粮食也是不够的。
若是村民们多跑几趟换不到粮食,周隐的公信力便会跌落谷底。
这个活动也差不多等于废了。
因此,她不能把粮食一股脑儿换出去。
面对神情忐忑的秦家兄妹,周隐难得地老脸通红。
“实在对不住,这一批粮食数量不太够,我只能先给你们兄妹换二十斤,剩下的,我可以给你们打张欠条,分几次付清,你们看成吗?”
秦思远暗暗地松了口气,他还以为不能换呢。
毕竟,他和妹妹都不算真正的祝家庄人,人家要是不同意换,他也无话可说。
能换到都是意外惊喜了,莫说分几次付清,就算分几年付清,他也没意见。
“周老师您太客气了,不用欠条的,您本就对我们兄妹有大恩,还肯换粮食给我们,我和妹妹感激不尽。”
“我俩虽然人小力微,但跑腿儿打杂还是可以的,您有事尽管吩咐我俩去做。”
秦家兄妹都是知恩的人,那天去县城里帮忙的几十个人,他俩都拿小本本记着。
有叫不出名字的,还特地问了姥爷和姥姥。
想着等长大后,一定要报答这些人。
不过,这想法是他们兄妹的小秘密,谁也没告诉。
就连姥爷和姥姥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