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四婶儿
祝永祥跟队员们讨论严家旧宅时,周隐推着板儿车去了靳家庄。
他的到来,受到了生产队员们的热烈欢迎。
热烈到险些把他连人带板儿车挤到田埂底下去了。
“大家排好队,别挤,就算今天没换着,我过几天还来,不用慌。”
周隐连忙吆喝了一嗓子。
靳家庄生产队的队长靳向开也竭力地维持秩序。
几分钟后,乱糟糟围成一团的生产队员们,终于排好了长队。但凡认得几个字的队员,今天都带上了户口。
这个年代,老百姓用的还是第一代户口,纸质手写的小本本,一人一本。
第二代户口才开始一家一本。
生产队员们依次在周隐这里录入个人信息,虽然是功德小助手自动录入,但周隐还是假模假式地拿本子做简单的记录。
队员登记了信息后,就到队长靳向开那儿领纸笔,到旁边自己找地方默写去。
计分员在人群中游来荡去,防止队员们作弊。
默完了的,又到周隐这里来,把自己默的字儿念一遍,解释含义。
确认无误后,周隐便通知靳向开称粮食。
大多数队员都只学会了“一”到“十”这十个汉字,甚至还有连这十个汉字都没学会的。另有少部分人,本身读过书或者解放前上过私塾。
像这样的“知识分子”,周隐只能规定他们限量兑换。
不管你认识多少字,一次只给兑十斤粮食,剩下的,下次再来。
对于这点,所有人都表示理解:若是不加限制,来俩文化人就能把两百斤精白面全兑走,其他人还兑个啥?
再说,这粮食是周医生的,当然是他说怎么兑就怎么兑。
十来分钟后,排队位置靠前的队员已经领到了粮食。
他们拎着小小的、轻飘飘的布袋子,一个个笑容满面。
这可是精白面啊!
他们就只写了几个字就换到了,简直跟白给的一样。
虽然大部分人都只换到了一斤粮食,但架不住家里人多呀。
这个年月,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六七口人,有的人家甚至有十几口人。
每个人换一斤,加起来也不少了。
怎么可能不欢喜。
周隐看生产队员们高兴,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