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捐个学校

那学校哪哪儿都好,就是离祝家庄远了些。

准确说来,是离莲花大队附近的所有生产队都远。

路程从十几里到二十几里不等。

就算是成年人,步行十几里也得一个多钟头,更何况是小娃娃们。

再加上乡里的路不好走,若是遇上下雨,那更是走一趟回来就得变成泥人儿。

距离和学费,打消了大多数家庭送娃娃去读书的念头。

而且,因为连桥乡小学的存在,整个连桥乡合作社辖区内的其他大队,都无法享受教委全额拨款筹建学校的权益。

大致意思就是:地方上办学校可以,上面可以分派老师,但建学校所需的款项,得地方上自己想办法,教育部门没有这笔预算。

这样的政策其实也很好理解。

如果没有限制,要不了两年,各种学校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平均每个生产队一所小学。

到那时,两个老师加一个校长,教十个学生……

甚至是空有学校,却没有学生!

那得多浪费呀。

祝永祥也没藏着掖着,把修学校的难处说了个清楚。

末了感叹道:“我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空有这心,没有这力。”周隐险些没忍住笑出声来。

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的人,思想真的很容易跑偏。

他暗暗深吸了口气,问:“生产队一点儿结余都没有吗?”

祝永祥苦笑道:“且不说真没啥结余。就算有,队员们也不会同意拿生产队的钱来修学校的。对于念书这件事儿,他们顶多只能接受每年两三块的费用,如果超出这个界限,闹得比谁都凶。再说,有些家里好几个孩子,有些家里却没有孩子。那没孩子的家庭,能愿意生产队出钱修学校?”

这倒也是。

生产队的钱,那是集体资产,怎么花,花多少,队员们也有表决权的。

他这个队长说了不算。

“那你估摸一下,修一所小学校,连人工带材料大概需要多少钱?”

这个时候,祝明月已经动了念头,想捐钱修一所小学了。

从现在到六六年,还有八年时间。

八年,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