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异有句话说得没错,乱世务虚,盛世就该务实!
乱世呀,老百姓找不到活路,求求神仙,想想来世,那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可这天下都太平了,一个个的都求来生去,谁给朕生产?
天界寺的和尚看不懂这个道理,当了那么多年的天师的张正常也看不到!
一个个的,都不如一个七岁,不对,今年他八岁了……”
朱元璋纠正了一下,重重说:“八岁小儿!”
朱元璋这个小小的动作,可把朱标给惹笑了。
朱元璋继续说:
“都像张异一样,把教义落在人间,落在实处!
朕不但不会打压他,还给他好处!
人间道教,发展生产!
这些技术通过龙虎山传播出去,那是实实在在给朕的江山谋福利!
朕不扶持他扶持谁?
且,还有哪家这么识时务,把忠君爱国给朕图墙上?
每个月还给道观的道士上爱国思想教育课……?”
朱标再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张异这家伙一副反贼属性,丹面上的功夫倒是做得十足。
他也明白龙虎山树大招风,恐惹灾祸。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龙虎山的号召力。
对于一个宗门来说,办学教技术,还有关于药王太上的推广,那是龙虎山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龙虎山的影响力越大,张异利用这个平台完成自己目标的效率就越好。
可他自己也明白,如果一个东西铺的太大,是很容易出事的。
就算老张家不想造反,你也要让皇帝相信你们不想造反才行。
所以思想教育这件事是不能落下的……
对于外放道士的再培训,控制,那是一定要落实到位。
一旦一地正一道的道士出现什么不好的苗子,龙虎山内部就要把它给扑灭了。
再退一万步说,哪怕他们管理得不咋地,至少也要让皇帝看清楚自己的诚意。
龙虎山这些改革,不能说效果显著,只能说立竿见影。
倒不是他做得多好,而是全靠同行衬托。
可以说,张家弟弟的每个改革,都落在皇帝心中的痛点。
“盛世务实!”
张异这句话,是真的击中老朱。
虽然大明此时还谈不上盛世,可新朝建立,总要朝着那个方向走。
这么听话,且能想到皇帝心坎里去的宗门,去哪找?
朱标想起那位慧昙法师。
可以说今日张异的改革,一半都是那位法师给逼出来的。
但这却不算是一件坏事,可作为当事人,慧昙法师的心情,此时应该不好受!
……
皇宫的消息可以做到密不透风。
但当消息出宫之后,却再也瞒不住。
朱元璋放邓仲修出去,邓仲修第一时间去找张异。
张异听完他的话,只是笑笑。
虽然皇帝要扶持《药王经》他有些意外,但也不意外。
他不喜欢朱元璋,却不会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帝王。
《药王经》是一本打着经书的名义推广的生产,医药和卫生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许多关于野外求生的知识,放在军旅中一样有用。
那位君王认识到药王经的好处,并不奇怪。
“师兄,这次就看你了!”
主持修元史,加上举办药王大祭。
邓仲修进了一次宫,却拿了两个国家级的项目,张异真心为邓仲修高兴。
他不会小肚鸡肠的妒忌邓仲修,猜忌邓仲修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张留孙。
这种猜测没有意义,哪怕是皇帝真的这么做。
只要邓仲修还念着和龙虎山的香火之情就行。
老张家的优势从来不是一时的得意,而是能熬。
它和孔家一样,靠的是熬死一个一个皇帝。
“可是我完全不会呀!”
邓仲修快哭了:“师弟,你教教我!”
“我也不会呀!”
张异白了他一眼,他是穿越者,但他可不是什么神仙。
这种主持国家级的祭典,还真是他的知识盲区。
不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举办会议,庆典的流程大差不差,张异提点了几句。
邓仲修不愧是未来老张最得意的几个弟子之一,被逼到极限,他也爆发出强大的潜力。
首先,收买人心,提高自己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