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今非昔比了

周末的阳光洒落在刘家庄,这个宁静的村庄因刘之野的荣誉而沸腾。

刘之野,这个名字在村里传颂,他荣获的殊荣让村民们为之骄傲。

这不,霍存和郑朝阳等人闻风而动,再次踏入刘家庄。他们不是来祝贺的,而是来“打秋风”的。

“嘿,这条路真是越来越宽敞了!”

“你瞧瞧,现在都可以并排跑两辆大解放还富余了不少。”

霍存对刘家庄并不陌生,他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两年前,他踏上了这片土地,并在刘家庄驻足三个月之久。

他久违地归来,眼前的变化令人惊叹。无需多言,单从进村的那条路开始,一切已焕然一新。

原先,一条破旧不堪的乡村小土路蜿蜒进村,泥泞、坑洼,让人步履维艰。从区里到村里,至少需要经过四十多分钟的颠簸。

如今,这里已是一条笔直、平坦、宽敞的柏油马路,行程缩短至十几分钟,即便前往京城中心也仅需半小时左右。

这一改变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使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穿梭于京城的各个角落。

在修建这条路的过程中,刘家庄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上级和众多企业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他们动员了上万人次,筹集了数十万的建设资金,终于将这条路修建完成。

说实话,在这个六十年代初期,国内的公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像这样的平整公路可谓凤毛麟角。

即使是在京城的某些县区,城区的主要道路仍然是泥土铺就,车辆驶过,尘土飞扬的。

自从有了这条路,不仅是方便了刘家庄的出行,也方便了沿途的几个村庄的。

近年来,这些毗邻的村庄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尽管它们的发展速度无法与刘家庄相提并论,但在众多农村地区中,它们的表现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要想富,就修路。”

“啧啧!之野说的不无道理啊!”郑朝阳则是一脸的感慨道。

郑朝阳要不是见过其他地方的农村依处于旧落后贫穷状态,等见到刘家庄的美好生活后,还误以为大家提前进入小康社会了。

这几人搭伙进村后,就直奔村西的刘之野家。

刘之野一家,不时地在非节假日也选择归乡小住。对他们而言,往返的行程不过半小时,便捷至极。

小贤这丫头最爱回老家了,昨儿晚上回来后,兴奋地她就一宿没睡好觉。

把刘之野跟甘凝折腾的够呛,最后没辙了,让刘之野送她奶奶屋里睡去了。

人上岁数了,就睡眠浅。这不大天清早的,刘竟斋就抱着小丫头出门遛弯去了。

刘之野与甘凝,这对夫妻,忙碌了一夜,终于找到了片刻的宁静,陷入了沉睡。

直到阳光洒满大地,日上三竿,他们才在困倦中挣扎着起床。

“哈——切!”刘之野打了个哈欠,睡眼惺忪,语气中还带着几分倦意。“哎呦,礼拜天也没睡好!”

甘凝也困,闻言白了他一眼道:“还不怪你,半宿了还瞎折腾。”

刘之野嘴角微翘,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哈哈,这不是难得的机会吗?”甘凝脸色微红,瞪了他一眼,娇嗔道:“你这臭德行,快点起来,不然早饭都要凉了!”

“得嘞!”刘之野一个鲤鱼打挺翻将起来,双脚往地上一蹭就穿上趿拉板儿,“啪啦”“啪啦”的走出了房间。

列位可能还会问,“嘿!”怎么还“啪啦”“拍啦”地呢?

听我说,所谓的趿拉板儿就是今天的拖鞋地俗称,六十年代这会儿还没有拖鞋,但是有趿拉板儿。

这玩意儿大多都是木制的,比较硬,所以走起路来就有“啪啦”“啪啦”地声音。

有句顺口溜是这么唱的:

“下班儿解开鞋带儿,立马换上趿拉板儿。

然后穿上大裤衩儿,立刻工体溜溜弯儿。

牙咬燕京盖儿,吃着新疆羊肉串儿。

不饱来份大炒片儿,最后脱掉文化衫儿……”

话说刘之野溜达着去了前院父母的住处,走了将近三四分钟才到达。

“哎呀呀,家里这么大也不好,走路还得小半天……”刘之野有些得瑟地想着。

这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他的想法,估摸着能啐他一脸吐沫星子。

“妈!今儿做什么了?”

“饭已搁在锅里了,你自己去取吧。”邓茹急匆匆地说着,一边整理着衣角,一边向门外走去。“我还得去找找你爹,这老东西,大清早的也不知道带着孩子去哪儿了,真是让人操心。”

她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伴随着她逐渐远去的脚步声。邓茹的身影消失在垂花门外,留下了一片宁静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