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刘家庄“唱大戏”

…………

“唱戏了、唱戏了”,大家奔走相告,这种场合必须要通知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要告知的,因为唱戏是一个村子业余文化生活中最大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正月农闲或者是庆丰收的时候才唱大戏的。

刘之野也不知道当年唱戏是怎么收费的,反正从大人们骄傲的眼神中能看出来肯定价格不菲。

通知亲戚们来看戏,这也是一件大事。

首先要通知女儿、外夫、外母娘、表亲全家总动员,能想到的亲戚都要通知到,招呼兄弟姊妹们都来看大戏。

这也是亲戚们聚会见面的好机会,特别是未过门的媳妇,更是最重要的嘉宾,未来的婆家一定要拿出最大的诚意让对方满意。

赶上牛车接亲戚,这是大伯与父亲的任务。

当年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辆马车,刘之野出于好奇也和父亲刘竟斋一起去了。

那时候的冬天真冷,马车又慢,刘之野实在冻得忍受不住了就下来走走,不停地跺跺脚、搓搓手,捂热之后再坐上车子。

其实亲戚们离得都不太远,有五六里路的,有十五、六里路的,最远的也不过二十几里。

如今回想起来,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当初的路程竟是那么遥远。

“一唱戏,鸡的头就开始疼了!”当年,奶奶对刘之野开玩笑地说。

刘之野这些小孩子却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能吃上好吃的了,既有鸡肉又有炸油糕,也能花一个大子儿买个小喇叭吹吹。

唱戏更是小商小贩的巨大商机。人家的消息很灵通,像赶集般蜂拥而至,有卖小孩鞋帽玩具的,有卖布匹的,有卖香烟的,有卖瓜子的,有卖糖葫芦的.

这个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尤其是小伙子、小媳妇都会精心打扮一番,在看戏的时候亮亮相,就连平时不喜欢出门的大姑娘也要露个面。

这种场面就像过年那天一样,大家都要穿上新鞋、新衣服到街上走一走、站一站,故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新气象。

爱操心的大娘就会和大家说一说,老三家的女孩子也长大了,该找对象了。

到了晚上就更热闹,年轻人出来本来就不是为了看戏,而是为了搞对象。

男孩子们看看这个姑娘是谁家的女儿,瞧瞧那个姑娘是谁家的亲戚,看见长得漂亮的姑娘就向人家打一声口哨,这算是当时年轻人的一种问候方式。

女方如果表示友好或同意的話,就抿嘴回头莞尔一笑;如果看不上的话,就头也不回地快步走开。

三叔公刘元海当年和她媳妇莲花就是在唱戏的时候搞上对象的。

村里唱戏也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机会。人们问长问短,看谁家的亲戚来了,来了多少亲戚,都是谁来了。

唱戏的时候也是左邻右舍相互攀比的时候,吃得好赖不重要,关键是看谁家的亲戚来得多,这也是显摆人缘好坏、人气旺衰的时机。

唱戏最令人头疼的事情莫过于为抢占座位而争吵,剧场是露天的,演员在台上表演,观众在台下观看。

你说你来得早放了砖头,他说他来得早做了记号,各说各的理而纠缠不休。

在旁观者极力劝解说和之下,一场风波很快就风平浪静。

而占座位的小孩子们根本看不懂戏,唱戏的锣鼓声一响起来就开始睡觉,戏唱完了,他们的觉也醒了,于是跟着大人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看戏啦!看戏啦!”一个身影冲向剧院。是的,你没看错,那个人就是刘之野的戏迷爷爷。

老爷子很喜欢唱戏。清晨,爷爷在院子里“啊啊啊”地练着嗓子。

等到7点多,老爷子就进入唱戏的环节了。唱戏时,爷爷的声音洪亮,唱出来十分动听,有那么几分戏曲味。

爷爷抬了抬手臂,把头微微仰起:“……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空城计》的最后一句落地,爷爷的晨练结束了。

老爷子不仅在生活中喜欢唱戏,也喜欢扮演戏里的角色。

一身红大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高底鞋,把大袖子一甩,可神气了!

每次他走在大街上,一旁的路人就会问:“您老,今儿个又听了什么戏,扮了什么角色啊?”

如今,随着刘家庄人们温饱问题的得以解决,家家开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刘家庄村集体经济开始腾飞后,村委会根据当前形势和村民的需求,出资购置了唱戏的行头和乐器,以根红苗正的青年民兵团员为主,组建了文艺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