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副总指挥(改)

这位宋医生一眼瞥见身着军装的易援朝及其同伴,立刻焦急地喊道:“请问,你们知道指挥部在哪里吗?情况紧急,请务必快些带我去!”

易援朝见他事情紧急,立即对身边的一名战士说道:“谭班长,你马上带他去见刘副总指挥。”

“是!”谭班长然后跟这名医生说道:“同志你跟我走!”

等他二人走后,又过来一名女护士,她见易援朝浑身都是血,显然伤的不轻,立即迎了上来。

“这位同志,请问您的伤口在哪里?”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关切。

易援朝抬头,望了望周围忙碌的医生们,心中涌起一股不愿给他人添乱的念头。

他微微摇头,声音低沉而坚定:“同志,我这只是些皮外伤,不碍事的。麻烦您给我拿点药布来,我自己简单处理一下就好。”

“嚯!你心真够大的啊!”这位小护士,惊讶地看着易援朝,这都什么人啊,浑身是血,还说自己个儿是小伤?

另一边,宋医生在指挥部经过一番艰难的联络,终于与运输血酱的车队取得了联系。

然而,他得到的消息却是,由于突如其来的余震,车队的一辆关键车辆在半路上出现了故障,无法继续前行。

“哎呀!”宋医生焦急地踱着步,眉头紧锁,“这可真是急死人了,这么多伤员都亟待救治,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流逝啊!”

刘之野见状,连忙上前询问情况。宋医生深吸一口气,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刘之野作了汇报。

当得知目前血源紧张,血酱即将告罄的消息后,刘之野神色凝重,但语气坚定地说道:“宋医生,你先别急,我马上想办法解决。”

说罢,他迅速转身,对指挥部的人员下达了命令:“立即通知各部队,组织人员轮番前往野战医院献血,务必确保伤员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指挥部的人员闻言,立刻行动起来,一场紧急的献血行动在野战医院外悄然展开。

“首长,您真的不能再继续抽血了!”刘主任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恳求,目光紧紧盯着眼前的刘之野,“您已经贡献了500多毫升的血液,这已经是极限了。”

刘之野轻轻摆了摆手,脸上浮现出一抹淡然的笑容,“别担心,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这点血量对我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无足轻重。你继续抽,再抽200毫升,没问题的。”

刘主任面露难色,犹豫地说道:“可是,您是这里的副总指挥啊。万一您的身体因为这次抽血而垮掉,那谁来带领我们前进呢?这个责任,我可承担不起啊……”

刘之野的眉头微微一皱,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听我的命令,继续抽!这是命令!”

刘主任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对小护士使了个眼色,“哎,好吧。但您一定要记住,如果感到任何不适,一定要立刻告诉我……”说完,他无奈地示意小护士继续执行抽血的任务。

等刘之野完成献血后,在一旁稍作歇息,他那坚定的举动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周围的军官与士兵。

他们纷纷挺身而出,热情洋溢地喊道:“我是O型血,多抽点没事,我能扛得住!”

“我还年轻,同志,您尽管抽,不用担心我……”

“要是还不够,我这还有呢……”

这群战士全然不顾身上的疲惫与劳累,争先恐后地想要献血,生怕自己落后一步。

在场的医生与护士们目睹这一幕,眼眶不禁湿润了。

一群群战士迅速抵达现场,紧接着,又有一批批战士在刚献完血后,毫不犹豫地投身于紧张的救援任务之中。

他们在废墟间穿梭,身影蓬头垢面,双手双腿乃至裸露在外的肌肤,都布满了触目惊心的伤痕。

饥饿袭来时,他们只能匆匆抓起一把炒面,就着冰冷的清水胡乱吞咽,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一口热乎的食物。

因为炊事班的战士们,此刻也都正奋战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

四处都急需人手,所有到来的救援队伍都必须立刻投入救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军队及全国各行各业近30万人组成的救援大军火速赶赴灾区,与乔头人民一道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卓有成效的抢险救灾行动。

刘之野前世乔头大地震有数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生命悬于一线。

这一世虽然没有那么多,但也有大约十几万人因为来不及避难而被掩埋在废墟底下。

乔头灾区人民在奋起自救同时,得到了人民子弟兵和全国人民的鼎力援助。

地震发生后,14万救灾部队陆续进入灾区,在最初的一周内他们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扒挖被埋压群众的战斗中。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也派出十多万人投入抢险救灾中。

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创造了数个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人民军队指战员们冒着频繁的余震,不顾生命危险,在骄阳烘烤和饥渴煎熬中,用双手、用锹镐等最简陋的工具,与死神争夺生命,从瓦砾中救出1.64万多名群众。

地震后需要紧急救援的伤员多达十几万人,四天内,两万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十几天里,几万名重伤员就通过空中和铁路转送到全国各地救治,这在夏国乃至世界医学史和运输史上都是空前的。

在人类灾害史上,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大灾之后疫病流行的悲剧,在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支援下,乔头地区打响防疫灭病的攻坚战,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也成为了乔头地震救灾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灾民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