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第474 “拔钉子”作战!!!

紧接着,钟兴国熟练地将断掉的拉线缠绕在地雷上,确保它不再构成威胁。

随后,钟兴国又以同样的冷静与果敢,如法炮制地拆除了第二颗地雷。

至此,笼罩在他们头顶的死神阴影终于被彻底驱散了!

在排雷的生死瞬间,钟兴国展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智慧,他的英勇行为很快传遍了军营。

133师的侦察参谋谭不凡,这位被誉为“侦察英雄”的英模代表,在各地的巡讲活动中,深情讲述了钟兴国的事迹。

在一次巡讲间隙,一群敏锐的记者围住了谭不凡,从他口中挖掘出了钟兴国的感人故事。

记者们被深深打动,他们决定将这份英勇与无私传递给更多人。

于是,一篇题为“他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赫然登出。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较为详尽地记录了钟兴国这位老兵在排雷现场排除连环绊发雷的惊心动魄过程。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他的英勇与果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生死瞬间的紧张与震撼。

钟兴国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符号。

而在那紧张肃穆的前线指挥所内,参谋长刘之野的耳畔,再度回响起了“钟兴国”这个响亮的名字。

他细细回想,恍然惊觉,那个曾经青涩、带着书卷气的大学生新兵,历经风雨洗礼,已然蜕变。

部队党委给钟兴国记了二等功,火线入党提干。

不久后,钟兴国又被任命为葛小虎分队的尖兵组组长。

一天黄昏时分,葛小虎分队再次踏上了征途,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坚定地朝着敌军的某个高地进发。

在这一行人中,走在最前端的依然是那位身手矫健的尖兵组组长——钟兴国。

他头戴一顶草绿色的钢盔,那钢盔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微光。他的眼神机警而锐利,时刻注视着前方,仿佛能洞察一切潜在的危机。

在钟兴国的引领下,整个队伍如同一条灵活的蛇,穿梭在山林之间。

他们时而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钻过茂密的灌木林;时而拉着藤条,像荡秋千一般轻盈地跃过一道道沟壑;时而又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伐,生怕发出半点声响;时而又大步流星,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就这样,他们走过了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

突然,钟兴国身形一顿,他迅速钻进了前方的竹林之中。

“有情况!”

紧接着,他向队伍发出了紧急信号,示意前方有敌情,让大家注意隐蔽。

钟兴国和战友们纷纷拔出匕首,准备随时应付突然情况。

他们屏住呼吸,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不料敌人果真向他们这里走来,而且离他们只有四、五米远了。

李二虎使劲拉了拉钟兴国的衣角,示意要干掉这几个敌军。

钟兴国手按了按李二虎的肩头,叫他暂不要动。

四个敌兵用手电简把竹林子边沿照了一遍,然后叽咕了一阵子,掉头走了。

钟兴国示意一眼李二虎跟上去,沿敌人走过的路线插上小旗,好让队伍避开敌人的地雷顺利前进。

他们就这么尾随着敌人一直向前走着。

不久,敌人突然在前面一个小村庄住了下来。

钟兴国摸进村里,发现了敌人的临时营房,回来向分队长葛小虎做了汇报。

原来,敌军为阻止夏军前进,特地派来了工兵营,专门从事埋地雷、炸公路、毁桥梁。

葛小虎命令支援组组长将这一情况标注在地图上,同时考虑着下一步的行动。

嗯,摸着小道走,地形不熟,山高林密坡陡,有不少的悬崖峭壁,还有敌人埋设的地雷,势必会减慢速度,多耗时间。

要是沿着公路走,多半会敌人遭遇纠缠。

钟兴国于是向葛小虎建议,大胆沿公路前进。

他说;“我们已经深入敌后二十多公里,敌人的防备自然没有边界严。

我们拉开距离,咱们分成两队,我随第一队开路,如果被敌人发现,我们掩护你们另选路线。”

葛小虎深思远虑了一下,便采纳了钟兴国的意见。

于是,他们一行人迅速踏上了公路,如同旋风一般,迅猛地朝着敌人的纵深地带席卷而去。

他们步履不停,一口气疾行了十里路程,竟奇迹般地没有遭遇任何敌人的阻拦。

正当葛小虎一行人距离那座至关重要的公路桥还有大约四百多米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令他们停下了脚步。

只见桥上敌军已经部署了守备力量。

不仅如此,他们还架设起了探照灯。

那探照灯的光芒如同巨大的眼睛,不断地在夜空中上下来回扫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