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我们要看太空大逃杀!

国际空间站救援,由华国力量来负责,这种荣誉感完全值得牺牲一点点休息时间。

该副总听说后:“好的,林总,我一定第一时间和他们沟通。

只是关于具体新闻能否透露一下?这样我好提前准备通稿内容,到时候给他们提供我们统一口径的新闻内容。”

林甲思考片刻后说:“NASA将太空救援的任务交给华国航天,但具体救援任务的金额未知,这次太空救援涉及到的旅程将超过50万公里,涉及到宇航员12名。

我们假设NASA最终按照1名宇航员1亿美元来付费,那我们需要鼓吹的就是,华国航天完成50万公里以上的太空运输任务,只需要单人次1亿美元的价格。

而波音完成来回800公里的太空运输任务,单人次价格是20亿美元,这价格是否合理?哪怕从成本角度,未来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运输任务都应该交给华国航天。”

副总一下就明白了林甲的意思,NASA想等太空救援结束后,以超低价结算这一笔订单,那我就给你添堵,你给超低价,那未来NASA凭什么给波音又或者其他阿美利肯商业航天企业超高的价格?

有华国航天的这次救援在前,NASA未来的太空运输价格都需要面对民众和媒体的审视,比华国航天的价格贵太多,都会引发民众质疑。

也许阿美利肯能够把国内的反对声给压下去,但他们无法干涉盟友未来太空运输供应商的选择。

CNSA不在乎商业利益,林甲则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向NASA间接施压,影响不了现在,那也得改变未来。

每一点筹码都有可能在未来起到作用。

在林甲看来,华国和阿美利肯最大的差距不是在硬实力,而是在软实力。

尽管华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阿美利肯之间已经没有差距,双方在航天这个大类下无数的细分小项中各有优势。

但在外界认知中,华国很强没错,在科技领域发展很快,但和阿美利肯仍然有差距。

林甲希望能够在未来各路利益方在做决策时候,为倒向华国而增加一点筹码,每次只需要一点。

“好,我立刻去准备。”

“老实讲,我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执行前往光甲号空间站的飞行任务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分担到救援任务的华国宇航员王旭东说。

具体执行此次救援任务的华国宇航员,是久经考验的华国宇航员,一直以来他们都在为登陆光甲号做准备。

包括长空号的研发,华国宇航员都全程参与了从前期设计到后期的试飞。

因为地天往返和地球长途航行,这两者的发射角度不一样,参加培训的操作人员也有所差异。

宇航员接受的是地天往返的培训,而负责地球长途旅行任务的飞行员,即便已经是在航空公司内部经过百里挑一的机长,也只能承担地球内的飞行任务。

“谁说不是,这次任务可不好办。”他的搭档说道,“不仅要完成第一次前往光甲号的对接,还得去国际空间站完成救援任务。”

“其实归根结底以长空号的操控性和过去积累的航路数据来看,这两者都不会出什么意外。

唯一担心的就是救上来的外国宇航员们会不会在中途给你整出什么意外来。”

过去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前往光甲号运载货物,发射次数足足高达19次,32万公里的航路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他们避开航路中的障碍物。

这就充分体现了数据积累复用的好处,未来无论谁想前往光甲号所在的拉格朗日点,要么自己花超高代价试错,要么来买华国的航路数据。

甚至在更遥远的未来,光是星际航路数据都能成为牢不可破的护城河,稍微落后的国家都无法单纯凭借着航天器方面的技术外溢实现弯道超车。

过去技术外溢和供应链转移帮助很多国家实现工业化,实现后发优势,但在航天领域技术外溢能够实现的帮助将非常有限。

华国的宇航员们在做准备。NASA已经正式和CNSA完成对接,NASA方面会把国际空间站自身以及所在位置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华国方面。

在总统先生讲话中公开承认了国际空间站所面临危机后,这件事就不是阴谋论的猜想,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了。

几乎一瞬间,成为全球各大社交媒体上最大的新闻,哪怕阿美利肯成功重返月球都被牢牢压在第二位。

所有人都在关注此事,为什么国际空间站会出现如此危机,上面有多少人,这些人分别是什么国家,他们能不能救回来,波音把宇航员送上去接不回来的灾难是否会重演等等。

围绕着国际空间站危机,有太多谜团,随便一个谜团都足够让媒体们做成新闻。

对于媒体们来说,一波流量直接吃满,这一周的KPI指标得比一年都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