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听懂了,“我明白了。”
他转念一想,又自嘲道:“按你的逻辑,我应该算是国内最大的学阀吧,掌握着大几十亿的自然基金,想给谁课题就给谁课题。
普通自然基金的分配好歹需要好几个专家评审,这部分特殊自然基金完全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林甲点头:“当然是,你要是愿意,你能够在国内学术界培养起所谓的元光系势力,大家都唯你马首是瞻,而且我相信这些人也很愿意这么做。
可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阀这么做,为的是自己的利益,华国高校每年科研经费也就两千多亿,光是光甲航天每年投到研发上的费用都能有这个经费的五分之一。
再大的学阀有你掌握的资金多吗?
所以你可以做,但是对你来说,这么做没有半点好处。
很多时候现实世界就是悖论,有能力的人看不上这块蛋糕,想要分到这块蛋糕的人又没有这个实力。”
林甲能够看出陈元光有当学阀的潜质,外界自然也看得出来,对于这种一人掌握大把资金,掌握青年学者命脉的行为,学术界自然有很多人看不惯。
过去青年学者的好坏评判是唯论文论,西方学术期刊则完全把持着华国学术评判体系的上游,现在尽管大环境依旧如此,但陈元光的自然基金给整个大环境增加了一条新的小路。
小路固然不是大道,但未必小路不能替代原本的大道。
而且以燕京对陈元光的支持来看,小路替代大道只要陈元光想,就有很大概率成为现实。
一旦这成为现实,整个自然基金都由陈元光一个人说了算,那得罪了多少人,得罪了多少蛋糕的分配?
因此陈元光的自然基金做的越成功,学术界明里暗里反对这样做的声音就越大。
想要找冠冕堂皇的反对理由还不容易。
前不久光甲航天召开的核弹变轨项目的说明会,陈元光跟大佬讲解了一下,整个小行星建模拆分成了若干课题,通过自然基金分配给了一些青年学者。
后来在大佬的嘱咐下,涉及到这个项目的青年学者都重新签了保密协议,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其本人和近亲都不允许出国。
至于这段时间是多久,阿美利肯什么时候研发出来,这段时间就到什么时候终止。
而这件事被曝光后,还没确定真假,就被一些人文社科领域的所谓教授们在公共舆论上口诛笔伐。
他们攻击的理由都集中在,陈元光的行为相当于用自然基金的钱去为企业的研究经费买单。
像核弹变轨的子课题,应该由光甲航天当成横向课题分配给学者们,这个钱应该是企业付,现在变成了自然基金在给,这不纯纯假公济私吗?
虽说这件事没有在整个公共空间形成舆论风暴,毕竟还是太小众了,但在学术圈却被当成了陈元光金身已破,终于有破绽的证明,很多人都开始站出来发声,觉得这样做不妥。
他们自然不会把话说死去得罪陈元光,但是能够装作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暗戳戳表达出一种陈元光这是在用自然基金的钱为自己的企业服务,这样的行为再继续让他管理自然基金已经不再合适了。
因为现实原因导致他们不得不急。
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只知道念经,大多数只知道抱着西方来的经书不放,西方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理工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好一些,毕竟理工科需要更加尊重事实。
如果现实世界和经书不符,人文社科类的学者们会认为现实世界有问题,现实世界会自动变得和经书相符,而理工科的学者们可不会这么天真。
西方的经书再能蛊惑人心,终归还是要经过现实世界验证。
因此理工科的专家学者们也要更理性,正是因为这种理性让他们更加清楚陈元光可能对他们现有体系造成的威胁。
过去是因为没有办法,通过论文来判断学术能力,虽说会存在种种问题,但这已经相对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