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柳毅见状大叫道:“别呀,接着说呀。”
“今天就到这里,剩下的明天再说。”李平翻了个白眼,越发后悔当时怎么就脑子抽了想起弄话本子这件事情。
之前长安县丞上门,虽然被便宜娘亲弄走,但李平也知道糖霜的生意短时间内做不下去了。
眼下虽然还没有人上门,可要不了几天,来买方子的只怕就要将门槛踏破。
他最多也就是保住个作坊,至于想要独吞这笔好处,搞垄断生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改行是最好的选择。
思来想去,李平琢磨着印书这门生意应该还不错。
一来是他知道印刷术的基本流程,复制起来应该不困难。
再者如果没有记错,造纸术也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和改良。
第三则是大战之后,海内升平,大唐的霸主地位稳固,百姓富足,自然而然就有了精神上面的需求,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要说别的行业有可复制性,算不上独门生意。
可话本子李平敢说他是第二没有人能成第一。
毕竟有着千年累积,又经历过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早就被研究透了。
别的不说,就是把后世那些爆款的电视剧写出来估计也能大概。
何况还有历史长河中那么多著名的故事。
三国演义就是李平的试水之作。
眼下的唐朝说书人已经有了三国故事的雏形,但大部分都是一些片段,从史书中节选出来加以创作加工,没有成本的体系。
有珠玉在前,李平也不介意做个文抄公,虽然记不住整本三国演义,但大体走向还是知道的,不行就编呗。
不得不说,想法还是很不错的。
至少柳家兄妹很是捧场,尤其是柳毅,听得那叫个激动。
可正想要落到实处,编撰成册,李平又犯了难。
他可不会大唐的繁体字,说没问题,写就露怯。
原主倒是会点,可也就是勉强能看的地步,要说遣词造句长篇大论是不成的。
而且,古人有颇多忌讳,李平也半点不知道,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抓了壮丁。
起初杜构还是百般推辞的,可架不住李平忽悠,听了几回书之后就加入了创作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