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心情截然不同的父子俩

还有今文古文之争。

这玩意从隋朝建立以后一直纠缠到现在。

甚至还能在往上追溯。

尤其是从那个动荡年代形成然后到今的今文,显然已经不适合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显文了。

而且古文派的发展也很顺利。

随着隋朝建立后,大一统的稳定王朝大大促进了古文派的发展速度。

在古文派海纳百川的态度衬托下,今文派的抱残守缺更显得格外的不堪。

但是谁让现在朝廷的高位大多都是见过隋炀帝,甚至有见过隋文帝的呢?

他们这些今文派的占据高位。

古文派则是占据了山野。

而科举选题的方向无疑就决定了以后取才的方向。

这让两者之间的冲突更加严重了。

“太子在做些什么?”李二看着堆积如山的折子,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他都不用看,这里面大多都是废话,一点实际事务都没有。

整个关东,几乎所有的世家和大儒都涉及进来了。

民意涛涛,那些人上书上的李二都沉默了。

不过这个时间段的儒家还是很有活力的。

他的自适应性也是为什么能够一直从古代活到近代的原因。

“太子....先去普光寺为皇后殿下祈福,然后便去视察自己的近卫去了。”一旁的太监小声哔哔。

“这么空闲?不用上课的吗?”李二眉头皱了起来,他可见不得太子这么悠闲。

一旁的太监尴尬的看了一眼李二面前堆积如山的折子。

“也是,他的那些老师不是涉及到里面了,就是被波及到无法腾出时间来。”李二看着眼前的东西也是想明白了。

这群人为了争夺话语权,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哪还有时间去管太子的学术?

何况太子已经行了冠礼了,又不是小孩子了。

...........

.............

“时成祖在朝,太宗为太子,国师于普光寺潜修,太宗见之,如久旱逢甘霖,事乃成也。”-《旧唐书》太宗文皇帝本纪